姓氏源流

  1、田姓出自陈氏,为陈胡公陈满之后。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之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到齐国后改称田氏。有说被齐桓公封于田地,以地为氏称田氏。


  2、出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3、出自锺姓所改。 补充:魏国征西将军钟会,字士季,钟繇次子。他助司马炎灭蜀后,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年仅40岁。留在钟繇故里河南长葛的钟姓怕受到株连,从繁体"锺"字中抽出"田"字来作为自己的姓。所以,钟繇死后葬于颍川长社的故里,如今仍叫田庄。


  4、出自官名。田,即甸,应是商王派驻都城以外农垦的职官,职赋田事,因以为姓。卜辞中有记载,田官为朝廷管理和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因官成氏。春秋时,晋国有田苏、宋国有田丙、鲁国有田饶、魏国有田子方、燕国有田光。


  5、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土家族,其有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另: 田姓来源有二


  1、出自妫姓陈氏,陈满之后,由陈氏所改。相传继尧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在成为首领之前,尧把他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遂名陈满。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据舜重华世系[仅供参考]A[计26代]据池阳《陈氏宗谱》B[计43代]据《永济旅游网-舜裔姓说》,在此之前的传承关系有以下两种说法:


  A、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虞舜-11商均-12虞夏-13仲华-14太玄-15叔容-16隐翼-17端明-18景旭定-19勾较-20禹纳-21灵冠-22德懿-23感亨-24余念-25平仲-26越52世虞阏父-27胡公满


  B、 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舜(姚重华)-11商均-12夷伯-13强馀-14颉-15思-16友-17龙-18寿胖-19叔仪-20康仲-21祖妫-22发(谥思公)-23妫方-24振-25维-26寿固-27敖-28元捷-29偃-30姑益-31公允-32蔺-33顼叔-34野-35无-36胜-37叔正-38献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42瘀遏父-43妫满(胡公满),在B中中又有将"友-龙"作为同一人的。


  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陈佗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侯。太子免的三个弟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佗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三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厉公跃、陈庄公林和陈宣公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厉公跃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11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传承关系是:


  胡公满-皋羊(申公)-突(孝公)-围戎(慎公)-宁(幽公)-孝(厘公)-灵(武公)-燮(平公)-圉(文公)-佗(厉公)-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


  田姓在延续过程中,田书之子孙占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其传承关系是:


  田敬仲(陈完)--田稚--田昏--田文子--田桓子(无宇)--田书--孙占。


  田姓由陈姓分出。值得一提的是,田氏代齐历8君184年后被秦所灭,其子孙纷纷改姓。齐王田建的三子轸,后来在楚国为相,封为颍川侯,复改为陈姓。也有改姓王的


  ┌田升-田安(济北王)-(王义)(王氏)-王莽


  ┌齐王(田建)─│


  │ └田桓-改王氏


  ├法氏


  │ ┌田嘉建(不食而死)


  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段)─│


  │ └田修建(落难后改姓王)


  ├田间


  │


  └田角


  2、出自黄姓所改。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废削诸藩之权,而引起了靖难之祸,京师不久便被各诸侯攻破,黄子澄被俘获,不屈而死,他的儿子为避祸而改名换姓为田终。后子孙也以田为姓,称田氏。

0.0717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