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1、魏无忌

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2、魏惠王

魏惠王,姬姓,魏氏,名罃,。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他所修筑的大梁坚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的基础;他所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使开封城四周水道畅达,景象万千,颇具名都气象。时至今日,开封仍以多水而著称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誉。


3、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守葭萌关。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4、魏徵

魏徵,现作“魏征”,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大业十三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5、魏象枢

魏象枢,字环极,号庸斋,又号寒松,蔚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魏象枢是清初著名的大臣和学者,在清初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

顺治三年中进士,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仕途生涯。顺治四年,魏象枢因事被坐,受到从宽的降职处理。到顺治十一年由于陈名夏案牵连,又遭降职处分。顺治十六年他因官场无常,以养母为由,去官回乡。

魏姓古代名人:
  1、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先祖为毕公,姓姬名高,乃周文王第十五子,是周武王的胞弟,因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共同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同列为周初四圣人。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使高去朝歌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平反冤狱,表彰因直谏而受害之臣有功,因而享有很高声誉,被封于毕地,国人称其毕公高。生四子,长子万留于毕国成为毕姓始祖;次子炳列封于魏,是魏姓的始祖; [三子封于冯,成为冯姓始祖;] 四子荀,号季孙食采潘邑,因以为氏,是为潘姓始祖。,。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2、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汉族,魏国人。魏文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3、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即魏徵。字玄成。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又说晋州市或馆陶县),后移居内黄(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侍中(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唐代名臣。
  4、魏源,原名魏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倡导变革。 
0.0969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