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家训

11家训:孝敬父母,敬亲爱亲

孝是爱的升华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传统文化留下的精髓被一代一代积累、总结、精炼并世代传承下来,让我们中华儿女在优良的传统文化薰陶下,具有着国人特有的孝顺、忠诚、善良、睦群等优良的品性。

我家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从祖辈至今保留和传承着孝敬父母,敬亲爱亲的家训,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对祖父母的尊敬和孝顺都溶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有目共睹,并时刻铭记于心,他们的言传身教比对我们耳提面命更有教育意义。

逢年过节,家人团聚之时,爷爷奶奶都是坐在最尊贵的位置,接受儿孙们的祝福和问候。稀罕东西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从潜意识里第一时间都会拿来孝敬老人。小时侯的我们处在年幼无知又贪吃贪玩的年龄,有时候对老人的“特权”感到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但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感召下,我们渐渐领悟,并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记得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家,为了赶活没有及时吃饭,回家时低血糖的毛病犯了,虚弱疲备的妈妈脸色煞白直冒虚汗,可当时正赶上奶奶生病住院,也正等着妈妈去送饭和照顾。妈妈休息了几分钟就走向厨房,开始忙火起来,我心疼的对妈妈说,“别做饭了,出去买点儿吃的得了”,可妈妈用坚定的口气说,“那可不行,奶奶病了,得增加营养,外面的东西我不放心,再说奶奶也吃不惯啊!我没事,歇一会儿就好了。”看着妈妈坚定而固执的神情,心里有很多的不解。  事后妈妈语重心长的给我讲了很多道理,“爷爷奶奶把你们的爸爸拉扯大,太不容易了,你爸爸小的时侯,他们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现在年势已高,能够享受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也到了儿女们回报的时侯了。所以我们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别到了他们吃不动、走不动的时侯,我们心里留下遗憾。所以你们以后也要从心里面装着老人,‘百善孝为先’,要想成为一个被人尊重的人,就要首先成为一个孝敬老人的人、、、、、、”。我赞许的点点头,在我心中妈妈一直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可这一刹那,我忽然觉得她很高大。也是从那次以后,我对爷爷奶奶的“特权”从心里欣然接受,并主动从生活的点滴中不断赋予他们新的“特权”,让他们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中,感受温暖、安度晚年。

渐渐的我长大了,从儿时开始的孝敬父母、敬亲爱亲的理念在我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对父母的牵挂已成为一种本能和习惯,更是一种责任。我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父母,比如,妈妈生病了,我会递水送药了,爸爸下班晚了,我会为他准备一碗热呼呼的面条。出门在外,我会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让父母不要牵挂。也时刻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再”提醒自已,孝心不能等,想到的马上就去做,别留下遗憾。

这是我们家庭成员从意识上自愿遵循的规矩,也正是出于本能和自愿,所以融入了更多的亲情和爱心,让我们能够世代相承。孝是一种美德,也是至亲之间爱的升华,所以我们希望能以一个家庭的力量,去带动更多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让孝心不断发扬光大。
0.0776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