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表

孟氏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正式称谓有丞相、相国等。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本篇应指历代最高官职者,并非单指“宰相”一职。


1


春秋战国鲁国:孟穆伯


孟穆伯(?-前613年),姬姓,孟孙氏,名敖,谥穆,又被称为公孙敖,是庆父的儿子,鲁桓公之孙。鲁僖公、鲁文公时,孟穆伯为卿。


2


春秋战国鲁国:孟献子


孟献子(-前554年),姬姓,鲁国孟孙氏第5代宗主,名蔑,世称仲孙蔑,谥号献,是孟文伯的儿子。根据《左传》记载,他并非长子,另有兄长。鲁国孟氏家族振兴的重要贡献者,春秋中期鲁国外交家,政治家。


3


春秋战国鲁国:孟庄子
       孟庄子,即鲁国大夫仲孙速。他砍了一棵橁树,准备拿回去为鲁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孟庄子去世,在丰点、公鉏的推动下,舍弃长子孺子秩,以仲孙羯继承宗主,就是孟孝伯。曾子评价孟庄子:“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4


春秋战国鲁国:孟孝伯


孟孝伯(?——公元前542年),鲁国孟孙氏第7代宗主,名羯,世称仲孙羯,谥号孝,是孟庄子的儿子。


5


春秋战国鲁国:孟僖子


孟僖子(?—前524年):姬姓,孟氏,名貜,谥僖。春秋后期鲁国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径郑国,到达楚国皆不能以礼处理外交事务,孟僖子深以为耻,遂发奋学习周礼。前524年,孟僖子将死,嘱咐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侍孔子。


6


春秋战国鲁国:孟懿子
        孟懿子(-前481年),姬姓,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本姓仲孙,也称孟孙,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是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的哥哥,孟子的六世祖。母亲泉丘人之女。(《左传·昭公十一年》: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其僚従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僖子使助?氏之簉。反自祲祥,宿于?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于泉丘人。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7


东汉灵帝时期:孟戫


8


东晋安帝时期:孟昶孟昶[chǎng],(?-410年),下邳人,晋朝尚书仆射,孟昶和二刘、何无忌等配合武陵王、毛璩平息桓玄篡位,官至尚书仆射。刘裕北伐后,京城受叛军威胁,他上书请罪,称自己对京城陷入危机和朝廷危难负责,自尽殉职。


9


南朝十六国南梁:孟祎

0.0688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