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窗外,眼边是一抹浓浓的背影。在心中默默下了赌注,再转身回窗边,细细打量,又再次印证了心中的想法——外公正在伏案写作,头顶的银丝,佝偻的脊梁,是他努力最好的见证。几缕调皮的阳光,悄悄地爬上外公的背,轻轻地跳上外公的纸。我小声地窃笑,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溜走了。
我的外公,是一名教师。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已经从那三尺讲台上退了下来。或是不满足于“桃李三千”罢,又或是耐不住这份清闲罢,他一转身,又开始辅导哥哥姐姐和我。鼻梁上的一架眼睛,棱角分明的衬衫,都无不渗透出一份儒雅。外公爱看书,爱作文。在家中,最常见的就是他捧书静阅,握笔疾书的情景。看着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欣然微笑的他,我们都不忍去打扰。渐渐地,习惯了,这片静寞的身影,已经成为我眼中的一道日常里不可或缺的风景。
外公常说“书是要品的”。每次读书,他总拿着一支笔,边看书边在上面圈圈点点。有时,他也会叫我到他身边,对他所圈点的语句分析给我听,或是写上一篇读后感。从《围城》的“城里城外的内心纠结”到《简爱》的“顽强拼搏,抗拒平庸”;从《三个火枪手》的善良邪恶,衷心背叛的强烈对比变化到《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外公所写的读后感中,我能获得到许多。即使是一篇关于我从来没有看过的书的读后感,我都能够清晰地从中明白了它的主旨以及其人物的形象。
外公不仅自己爱看书,也常常叫我们多花时间在阅读上。当我做完作业,正想好好放松一下,便拿起手机,看看群聊中同学们的聊天以及老师们的通知。每当这时,外公就会拿着一本书,坐到我身旁,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我以及手机屏幕上频频闪烁的光。厚厚的镜片折射出他严厉的目光。这时,我总会感觉坐如针毡,只好心中暗暗叫苦, 灰溜溜地跑走,放下手机,在外公满意的目光中拿起书桌上的书,正襟危坐在书桌旁,有一句没一句地看着,眼睛却偷偷瞄着外公,悄悄地观察着他的动静。 他是一定在读书的。并且,在他读书的时候,他总是面带“蒙娜丽莎”般的神秘微笑,让我疑心那是一篇好文章。
阳光透过玻璃窗弥散到书桌旁的外公,亦是印刻出他的认真,又亦是凸显出他的专注。一页一页的书纸,填补着他空缺的生活。厚厚的书搁在书桌的中央,那是属于外公的时光,描绘的知识的轮廓。
我想只有淡泊明志的人才会静心阅读,用心写作,感受人间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