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关于衣姓的历史文献记载
现有历史文献中,涉及衣姓来历的主要有《潜夫论》、《礼记》、《吕氏春秋》、《正字通》、《康熙字典》、《姓氏考略》等,现按历史记载的早晚逐部来分析。
一、《潜夫论·志氏姓》①
黄帝②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jī)、酉(yǒu)、祁(qí)、己、滕、蒧(diǎn)、任、拘、厘、姞(jí])、嬛(huán)、衣氏也〔一〕。当春秋,晋有祁奚,举子荐雠(chóu),以忠直着〔二〕。莒(jǔ)子姓己氏〔三〕。夏之兴,有任奚为夏车正,以封于薛,后迁于邳(pī),其嗣仲●居薛,为汤左相〔四〕。王季之妃大任,〔五〕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皆任姓也〔六〕。姞氏女为后稷(jì)元妃〔七〕,繁育周先〔八〕。姞氏封于燕,〔九〕有贱妾燕姞,梦神与之兰曰:“余为伯鯈(tiáo)〔一0〕,余尔祖也。是以有国香,人服媚〔一一〕。”及文公见姞,赐兰而御之。姞言其梦,且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遂生穆公〔一二〕。姞氏之别,有阚(kàn)、尹(yǐn)〔一三〕、蔡、光、鲁、雍〔一四〕、断、密须氏〔一五〕。及汉,河东有郅(zhì)都〔一六〕,汝南有郅君章〔一七〕,姓音与古姞同〔一八〕,而书其字异,二人皆著名当世。
〔一〕“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③本作“僖”、“依”,史记④五帝纪集解引虞翻⑤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⑥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⑦:“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⑧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又案“依”当作“衣”,潜夫论正作“衣”,史记五帝纪集解、单行本索隐引国语并作“衣”。郑注中庸曰:“今姓有衣者。”广韵“衣”字云:“姓,出姓苑。”而“依”字不以为姓,则国语之本作“衣”明矣。’○张澍(shù)养素堂文集十五与王伯申书云:‘山海经大荒国北“毛民之国,依姓。”是古有依姓也。盖衣为殷姓之后,齐人有之,见郑康成⑨礼记注、高诱⑩吕氏春秋注。依则黄帝之后,各不相蒙。唐书孝友传,梓潼有依政⑾,可证已。广韵于姓氏遗漏甚多,不得以其不载,遂谓无依姓也。’○铎按:张说是,此文“衣”当据晋语改“依”。“蒧”当作“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作者: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志氏姓为《潜夫论》第三十五章
②、黄帝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少典:一说是部族名,一说是人名)。,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有《黄帝内经》传世。
《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孔颖达疏:“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裴駰集解:“号有熊。”司马贞索隐:“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其孙高阳立,即颛(zhuān)顼(Xū)帝。颛顼死后,黄帝曾孙高辛立,即帝喾(kù)。喾死,子放勋立,即尧。尧死,舜立,舜是颛顼的六世孙。黄帝,颛顼(zhuān Xū),喾,尧,舜即是五帝。所以说黄帝是五帝之首。
子孙: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都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黄帝和炎帝并称华夏民族始祖,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我们的血脉祖先。以他首先统一华夏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
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炎黄二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黄帝所居为姬水 [Ji River],黄帝以姬水成——《国语·晋语》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父亲:少典(名为祁昆)(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秦本纪》记载都涉及“少典”,提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