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播

我是古诚,一起从头开始,来了解中华历史


当人类对世界有了认知、有了生活形态、有了人文精神和发明创造,便有了文明。


文明最初的开始是氏族制社会,氏族制社会早期为母系氏族社会。


随着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发展,一些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群更愿意聚集在一起,一起狩猎生活,就这样慢慢形成部落,并衍生出氏族社会制度。


(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便是由有血缘关系的八十一个兄弟姐妹组成)



氏族社会


在氏族社会最初时期,共有五个氏族推进文明的发展,分别为:有巢缁衣氏、燧人弇兹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有巢氏(改善“住”)


最早时期的人们多是穴居在山洞之中,常常受到野兽的侵袭,还要防备蛇虫的侵害。


当意识到部落的人口安全和持续的发展,人们发现鸟儿在树上筑巢能大大减少野兽的侵袭,还能遮风避雨,因此纷纷效仿在树上用树木搭建居所,尤其是在野果树上搭建居所,能够更方便采摘果栗。因此这样的人们被称为“有巢氏”。


之后随着环境生活的发展,人们又将居所从树上转移至平地,也学会用树木墙、草皮做顶,形成最早期的房屋。



缁衣氏(改善“衣”)


缁衣氏和有巢氏是同一时期,当人们学会使用工具开始,身体毛发便逐渐褪去。


但由于环境气候为了寻求取暖,他们发现用兽皮草木围在身上能够保暖,从此人们学会善用兽皮草木,最后发展出制作衣服的能力。



燧人氏(改善“食”)


燧人氏在有巢缁衣氏时期之后,在这之前人们还是过着生吃树果和兽肉的野蛮生活。


那时人们对火不了解,面对森林引起的野火都会远远绕开。而燧人氏中有人捡拾被火烧死的野兽,食用这些兽肉味道更好而且不会引起肠胃不适。


随着对火有了基本认知后,人们发现一些石头通过摩擦能够产生火星,一些木头相互研钻也能生火,从此人们把握人工取火的方法。也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


并在之后,人们对火运用得更加熟练,也懂得了用烧制器皿和泥土砖瓦,进一步改善饮食和居住设施。



弇兹氏(发明绳索)


弇兹氏和燧人氏属于同一时期,在人们学会运用火之后,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弇兹氏的人们学会用树皮草叶搓结成绳索,用着房屋修建、工具和食物携带、衣物编织等用途。


之后还学会用结绳记事的方法管制生活,成为最初的一种语言形式。



“衣食住行”是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以上已经提到“衣食住”,那么“行”是什么呢?古诚认为“行”便是迁徙。


留一个问题给大家:


你们觉得原始人类改善衣食住行后,还会像动物一样随季节迁徙吗?


(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作为三皇五帝之中的三皇,将在下篇文章中讲解。)


参考文献:


《庄子·盗跖》: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礼记·礼运》: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0.1054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