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几日赴科场,龙虎榜上姓名香。祖有阴功宗有德,故有今日拜君王。



千福年夏,在九华山得此偈语不久,接到“你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我校生态学博士”的通知;越六年,当跨入宫门的那一刻,顿悟祖恩浩荡。及至如今,每当向中外国家领导人就生态文明建言献策获采纳得实施见成效之际,我心中都会涌起万顷波涛:列祖列宗,晚辈何德何能竟得您如此万般眷顾?我辈如何才能报答您高恩厚德于万一啊!



想我始祖王公加聘,明代从麻城来正阳清水河畔王堰湾定居,忠厚传家,耕读继世,开基创业,继往开来,他老人家虽无王浑迁上党贵为卿相、王珍移霍邱富有千金的大贵大富,然而来之一人,历经祖辈数百年,繁衍生息几十代,传之六百余户两千六百多名王氏后裔,这是何等的功德!感念祖功宗德,启迪今人后人,秉承盛世修谱,我终于找到了报效先人服务族人的机会。



遥想少时,常闻乡间族人对我正阳王氏一族谈古论今,既有“慈善贤达之门”的赞誉,也有“吏部天官之后”的期许,还有“匪患灭祖之痛”的悲戚,亦有对“不肖叛族之辈”的不耻。所有这些,都令我心生感慨,无限神往。一九七八年考入大学后,我就萌生了为家族树碑立传的愿景,近四十年来,无论身在何处,此愿从未敢忘。为此,我经久累年地谈族人、泡书馆、拜祖碑、览网站、访麻城、做推演,就差上穷碧落下黄泉,真可谓费尽移山心力。虽小有心得,然此念祖兴族盛举,非一己之功能竟,需举全族之力共襄。二零一三年清明节回乡祭祖,我把编纂族谱的想法与众族人相商,得到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叫好一片。遂由我牵头组成正阳王氏族谱编纂组,淑和担纲主笔,运洲协调各方,王峰、一民、致锋、太和、敏和、和成、中林、景户、运彬、运和、运华等全力以赴,经近四年一千多个日夜的辛勤耕耘,终于完成了目前所知的正阳王氏历史上第一部族谱。在即将付梓之际,特把纂谱中的一些感悟向族人汇报。

一、我族兴旺惟善惟德



在纂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询人问己:我始祖王公加聘后代人旺业展的根源何在?现在终于明白:兴我王氏者,惟一“善”字!以善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是维系我族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其秘笈要诀和伟业丰功,尽在二十字派和几十代族人的社会实践中:修善惠泽远,致和景运新,德隆清明会,业盛富贵成。先祖告诫我们,唯有修善,老天爷才能永远施恩惠于我们;有善心发善举,人就会致力于和谐,就能鸿运当头、万象更新;当德才兼备的后辈云集于清明祭祖之际,就是我族人丁兴旺富贵成功光宗耀祖之时!



     的确,回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环顾家兴业旺之族,遍历我族荣辱兴衰,莫不印证我先祖治家兴族之苦心睿智。就我耳之所闻,数百年间我族先辈中,修路铺桥、扶危济困、抚养孤寡、捐资助学等善举比比皆是,“王大桥”、“鱼打鼓”、高坡塘至今为世人称道;就我目之所及,我族今人中,勤政爱民、扶贫济世、惠及人类者,更是大有人在,网上搜索即可尽显我族人行善积德人物风采。



常言道:善恶有报,屡试不爽。以善为本的家族精神,融进了我族人血脉灵魂,哺育了我族后代裔孙,保证了正阳王氏数百年绵延不绝。试看我族延续久远、振兴家声之门,无不是忠厚淳朴、心地善良之辈,他们友善家人、族人、乡人,主持公道、正义、公益,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宗争荣光。如此,则自然得到祖宗恩宠,赐福降瑞。反之,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奸猾使诈,甚至丧尽天良之辈,则难得善终。



人还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善为本的正阳王氏家族精神也吸引了他姓之人,其良善贤达者,与我族人或联姻、或结义,相互感应,以至仁者寿显、善者名彰。如我姥姥一生吃斋礼佛,善行盈乡;景峰姥姥年逾百岁,福广寿长;景有奶奶和我的干奶奶都活到九十以上。他们都成为支撑王氏一脉兴旺发达的      重要力量。


因此,我族人后辈,一定要诚心向善,和谐修德,以德立身,报效国民,把祖宗以善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二、我族出路惟才惟财



一个家族的发达,要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农耕文明时代,我们的祖先读书明理、躬耕田园,曾创造了以拥有土地为成功象征的辉煌,亦取得了与其时代相符的文化成就。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制度变迁,至今已难见其迹了。到了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我正阳王氏成功的标志应当是什么呢?我认为应把创造社会财富作为重点。



在一个很重要的场合,我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临死前,上帝只许他给子孙交代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呢?大家讨论后,多数认为,这句话是“要读书做官升官发财”。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误区:这里发财是目的,读书是做官的一个手段,升官是发财的手段。后来,我告诉大家,以发财为目的是对的!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必须创造社会财富;但其手段是错的,读书是为了拥有知识、增长才能,可以省去做官升官这个环节,直接发财;发财之后,要做于国于民于人于己有利的好事善事,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舍身为官做公益事业。如果把做官升官作为发财的唯一路径,则国必亡、家必败、身与名必俱裂。



在传统中华文化熏陶下,我族人亦不免走此弯路。阅遍族谱人物,成功商人了了。一八五二年主持为王公加聘立碑的,是一个在吴越之地经商的族人。正是在此碑记中,我们才知道一七六一年王碧霄公也为始祖立过碑。如果我们的族人中,有大量王碧霄公一样的文人,同时又有大量的成功商人,则必有人为我先祖既树碑建祠,又立传纂谱,何至于我辈现在苦苦遍寻祖宗踪迹而不得耶?!如果我族中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大企业家,我们就可以出巨资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我正阳王氏族人与麻城王姓氏族做DNA比对,轻易找出始祖的麻城族人,兴许还能破解始祖由麻入正的谜团。更有可能的是,我们就可以为祖宗树碑建祠,让我列祖列宗在正阳王氏祠堂永享供奉,受世人景仰!这要作为一个我们必须实现的理想。



缘此,诚望我族诸人:第一,一定要把培养才识放在重要位置。要教导后代努力学习,至少实现考取国内北大、清华,国际哈佛、耶鲁等名校零的突破,力争人才辈出,兴家旺族。第二,一定要大力创造社会财富,多出快出伟大的企业家。十八年前,我在主持全国水利系统企业领导人工商管理培训时曾赋诗鼓励:浪迹江湖二十年,今日得识胡雪岩:奇人奇谋创奇绩,商官商儒成商贤。感君点化出迷津,文韬武略不赋闲。两百年间显手段,你绝后来我空前!而今,我把这个愿望寄予族人,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立志经商创业。这样,小则养家尽责,大则报国济世。如此,则实为祖宗之幸家族之福也。

三、我族风格惟勤惟实



正阳王氏的勤奋,可媲美天下。王公国安碑记云:“顾我有人业儒者,有人务农者;有人间游手好闲,不谋生者,无斯人也。”小时候,常听人说,你们老王家发家全靠“死做”,就是“拼命干”的意思。也经常看到族人勤于耕田、俭以持家的身影。不仅务农者如此,其他从业者莫不如是。这次纂谱中,淑和以七旬年龄,不畏寒暑,勤于笔耕;运洲心系族人,走村穿乡,任劳任怨;太和等族人不辞劳苦,热心出力。他们把家族的勤劳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求真务实,我的体会就更深刻。家族人中,多数人给世人的印象是“实诚”,本本分分做人做事,仿佛就是正阳王氏族人的标志。对待自己家族的历史,我们也秉承了这一风格。



比如,对于“吏部天官之后”一说,我就进行了几十年的考证。“天官”一职是对古代尚书以上官衔的统称,在地有“天官庙”、人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下马侯”说法的背景下,我正阳王氏到底有无“天官”一级族人?我族人中到底有无王浑迁上党贵为卿相、王珍迁霍邱富有千金的辉煌?为此,我从一九七八年起就到各地图书馆、史志办查阅资料,反复研究,结果证明:至少明故始祖王公加聘迁正阳清水河畔王堰湾之后是没有的。历史上的王浑是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时代人物,山西太原人,与我正阳王氏相隔年代、地域甚远。查阅正阳县志,亦无我正阳王氏族人有位居三公或官至尚书的记载,惟一名人为乾隆痒生王碧霄。所以,前面我说“吏部天官之后”是族人期许而非事实。



再比如,对始祖从麻城迁正阳的历史考证中,始祖到底是世居麻城还是如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一样,以麻城作为移民集散地?何时何故迁来正阳?与麻城王姓到底有何关系?到正阳这几百年来如何演进的?目前所用的二十字派何时何人所制?在此之前有无字派?这些当前都无法证实。



以上种种,本着实事求是原则,都作存疑备考,继续研究。坊间流传、道听途说、牵强附会之论,不作正式入谱。既然是族谱,必须做得“靠谱”,而不能“离谱”,更不能为攀龙附凤搞“赝谱”,以致亵渎祖宗,贻笑大方。



由此感到,我正阳王氏要想自立显赫于中华民族之林,真正成为名门望族,就必须坚守诚实、勤俭的族规门风,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德才支撑和文化滋养。我正阳王氏一族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并在现在和未来仍呈欣欣向荣之态势,皆源于以和善为本的德行、以才财为干的支撑、以文化为血的濡养。本次纂谱中,族人对家族文化亦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稿,建议继续深入研讨,逐渐成之为体系,时机成熟后,另行结集出版。对其中确有价值的考证文献,待今后续谱时妥为吸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愿我族人珍惜隆盛国运,继承先祖遗志,弘扬家族精神,志存高远,砥砺前行,为我民族争光,为我祖上添彩,为我子孙开创更加宏大的基业!

11
0.0863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