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名胜遗迹
一、彭祖遗迹
徐州彭祖祠
江苏徐州彭祖祠又称彭祖庙,位于江苏徐州市统一街北头,即原来的徐州城北门瓮城之内。原庙在城东北角,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公元519年),刺史元延明迁建现址。今祠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重建。有屋两间,青砖灰瓦,硬山顶。门额上砖刻“彭祖祠”三字仍可辨识。这是为了绍念彭祖而修建的。徐州是彭祖大彭氏彭人彭姓的发源地,自然有许多与彭祖相关的遗迹和传说。
彭祖井
彭祖井在今徐州市博物馆碑园。原在城西北彭祖宅内。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移于城北子城内。1978年移放今址。并口圆形,直径0.66米。并旁立一石碑,高2.4米,宽0.88米, 上书“彭祖井”,字大径尺。
彭园
彭园,为了纪念大彭氏国以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徐州市政府在1984年扩建南郊马棚山的南郊公园(1976年始称),特别改为现名。
徐州市有彭城路、彭校前巷、东巷、西巷,以及相传的彭祖遗物彭井崖,都与彭祖相关。
彭山彭祖墓
四川彭山彭祖墓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彭祖古墓,位于彭山县北12里。墓区由“高山仰止”牌坊、门坊、走廊、墓室、墓、墓缘、墓区围墙组成。结构布局合理,雄伟壮观。墓区有阶梯形红墙围绕,用石砖铺地,十分开阔。至墓顶有整齐美观的四层平台。一、二层平台之间有16级石阶分列而上,中间砌有大约5米见方的八卦图,据说气息畅通,十分罕见。三层平台为墓室,长方形,券顶拱门,有两尊石狮。绕过墓室,两侧有台阶登临墓顶。墓口宽约二三十米。周围绿树环绕。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这就是道家记载的彭祖脱去的肉身之冢。但也有怀疑或反对的意见。
据传,彭祖衷情西陲,徘徊于蜀水念间修道,最后留下家室,亡于此地,或是仙然飘去。因而把他的所亡之地称为彭亡山,遗有彭亡城。他的墓就在彭在山下。而彭祖之女曾在山里 修炼成仙,故俗称此山为仙女山,或者彭女山,史籍上的彭模、平模、平无,也是这同一山。山上建有彭祖祠。祠旁有仙女洞、礼拜石、仙女池。洞中塑有仙女像。彭亡山、或者仙女山,都因彭祖一家而起名。并且,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为了避玄宗李隆基的名讳,就把原来的隆山县改为彭山县,就因地处彭女山而名彭山。明清以来,彭山县的设废屡有反复,县的名字却再没变过。取彭山的名字名县,都因完全照顾了彭亡山即仙女山的存在的缘故。天彭门、彭门也与彭祖相联。总之,四川拥有了与彭祖相关的彭山的神秘来历。
彭店彭祖祠
河南彭店有彭祖祠、彭祖墓、彭祖(篯)冈遗址等古迹,在许昌市鄢陵县彭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城安陵镇北10.5公里,双洎河北岸。相传彭祖去看“黄河八百里——澄清,经过此镇住店,因而称为彭祖店,简称彭店。现街区略呈矩形,是县北重要的集贸市场。有开(封市)龚(家棚)公路经过。村南双洎河上建有彭店闸和彭店桥。
锦城彭祖庙
浙江杭州市临安市区锦城镇东北百江岭有彭祖墓、彭祖庙,以前的地方志上有记载。徐州朱浩熙讲最早见于清初记载。近来文物部门立了“彭祖遗迹”石碑。但他们认为可能是彭祖后代在迁徙中留下的坟冢,不是彭城彭祖之墓。
武夷山彭祖基
福建武夷山彭祖遗迹。据福建作邑(即崇安)彭谱讲,武夷,旧名不死国,岩窦石隙中多有蜕骨。因此,彭祖慕名而来,在幔亭峰下筑室而居,进行修炼,名为彭祖基。后为云龙道皖。他的两子彭武、彭夷回到先人遗迹处修炼,使武夷山因而得名。有彭祖基诗:“阅尽人间世,田家老瓦盆。云龙彭祖宅,风雨社儿敏。介鸟殊封在,空床大药存。沧桑多变幻,青嶂对潺湲。”
历阳彭祖仙室
安徽历阳(今巢湖市和县)曾有彭祖仙室,传说常能祈雨,还 常常蹲着两只老虎。后来它们仙去,只留有虎迹。
锡山彭祖墩
据中华网今年最新的考古报道:江苏无锡市锡山市鸿声镇有彭祖墩遗址,是长江三角洲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出土一批距今6000年至7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研究员认为,目前发掘224平方米,仅占10多万平方米遗址的千分之二,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就已出土40多件,有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豆、陶釜、陶鼎及玉器等。可以说,彭祖墩是长江三角洲文化层次堆积最厚、包含文物最多、保存最好的历史文化遗址。遗址发掘点有7处,从发掘点的断面可看到序列清楚的历史年轮:表层为耕作层,下面是唐宋元明清层,接着是商朝中期的马桥文化层、新石器时代的马家 浜文化层。
彭祖墩遗址在鸿声镇伯渎港畔,东南西三面环水,状如蘑菇头。它完全符合古人地势高耸,交通便捷,易防外敌的择居标准。但是,彭祖墩在地赏史上找不到记载。荣更上村和附近没有姓彭的。对彭祖墩的来历民间没有传说。为什么称为彭祖墩?“彭祖”是谁?如果是姓彭的村落,他们又迁徙到哪里去了?这些千古之谜有待研究破解。
二、彭姓名胜遗址
历史文化中的彭氏名迹累积很多,这里介绍的仅是极少的一部分。
梁王台(彭越〕在山东菏泽地区定陶县城东北3公里贾楼村西北。据记载它为汉梁王彭越修筑,十分高大。彭越曾在台上阅兵点将,训练兵马。因名彭越点将台。他被刘邦诛杀后,乡人为纪念他,在台上建庙立碑。碑文是,“梁王力战辅汉刘,百二山河一旦收;千古高台遗冤恨,一片景色悼王侯。”后又有东岳行宫建在台上。今均废。仅存高合,南北48米,东西36米,高5米,中部呈台阶状。
彭绮城 位于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东10里煑山麓。一名煑山寨。三国吴大帝黄武时鄱阳人彭绮筑。
彭故玕里 在今江西吉安地区吉安县池田乡山口村(即隐源山口村)。彭玕的祖父彭倜任宜春县令,迁家在此。今山口附近几个村庄以彭姓居多,都说是彭后玕裔。
彭玕墓 在今江西吉安地区永李县延福乡。他先因兵乱, 死葬于湖南长沙。他的后裔遵其遗嘱,移归故土,安葬在此。墓基高大。彭玕是彭构云征君之后昌大宜春彭氏的关键人物,他的墓地成为彭氏寻根问祖的重要之地。
阅武台(彭矸) 位于今江西吉安地区永丰县东北45公里仁寿乡王岭。唐吉州刺史彭玕拒绝杨吴的招抚,退出吉州城(今吉安市),移驻王岭。这里面临深谷,地势险要。上面有一大块石,平铺如地,可以屯兵数万。他经常登临绝顶石阅武,因称阅武台。
刺史祠(彭玕) 在江西吉安市。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彭玕第十八世孙彭晋起发起,彭氏族人响应,捐资兴建。现祠已塌毁。只留遗址。
玕公祠 在江西永丰县山口村。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 年),山东按察副使彭勋则倡议,彭氏族人响应,捐款兴建祠堂,纪念先祖彭玕。彭玕原是庐陵隐源(今江西吉安县油田乡)人。成年后迁居永丰沙溪。
刺史传芳牌坊(彭玕) 位于在今江西抚州地区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砖石结构,高8米,宽7米多,两侧有八字翼墙。两层八个飞檐角上,有鳌鱼、狮子、花鸟图案等泥塑装饰。横额题有“刺史传芳”四个大字。落款有“大清乾隆”等字。是为纪念吉州刺史彭矸而修建,经过历代修葺。
龙图学士牌楼(彭彦昭) 五代后唐时江西吉安人彭彦昭,曾官工部尚书兼检校驾部郎中、静江军节度使、敕赠龙图学士。龙图牌楼因他而建。在今江西抚州地区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彦昭第八代孙彭世臣居住在此。他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修建龙图学士牌楼。现存物是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维修的。牌楼呈平面八字形,四柱三间单檐式,高8米。四柱一字形排列,构成中门和两侧门。两侧用砖砌翼墙。 楼顶为单檐歇山式。正脊上有一壶形宝顶。顶下有莲花座。坊额有题记、图像雕刻。中门上题“龙图学士”四个大字、落款两行,一为“皇明成化十三年拾月立”,一为“赐进士及第恩江罗伦题”。罗伦是成化苎年(公元1466年)状元,江西永丰人。恩江是永丰县城。他曾为彭氏族谱写过文字,有交情。柱上对联为:“龙图世德冠裳古,学士芳馨礼乐新。”牌楼是彦昭子孙为歌颂袓德而建,成为彭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溪州铜柱(彭士愁) 原立下溪州故城,在今湖南湘西永顺县东南会溪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之役彭士愁失败,次年与楚王马希范订立盟约,以铜5000片,铸铜柱,髙1.2 丈,入地6尺,八面。铭誓刻在上面,立在溪州。规定楚王管铜柱下方各州,士愁管铜柱上方地盘。士愁归楚。楚主不得在彭氏辖区任意征派差税。现存为宋人续刻。它是研究民族关系的宝贵文献,又是我国铸铜工艺的珍品。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酉水河上修建凤滩水电站,铜柱处在淹没处,经国务院批准,将它移置酉阳故城址,即永顺县王村技。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老司城为溪州土司的故都,溪州土司从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至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统治历史之久,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中是少有的。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地属灵溪镇司城村,为永顺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彭氏司治始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之战后,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达成和平协议,并立盟约于铜柱,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接受朝廷改土归流政策,土司政权和平移交,形成了长达800余年的区域自治制度,经历9个朝代,世袭28代35位土司。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曾呈现出"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繁华景象。老司城是土司统治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土家族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的中心。 2015年7月4日,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溪州土司的故都)、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
彭氏土司世系:彭构云-彭滋-彭倜-彭辅-彭瑊(第一代土司王)-彭彦晞……
王庙与彭公爵主(彭士愁) 土王庙又称土王祠、摆手堂,是湘西土家族崇奉的祖先神庙,供奉五代溪州刺史彭士愁和向老官人、田好汉三人。因土王自称本爵,土民称他为彭公爵主。湘西土民把士愁看做土司始祖和祖先神供奉,土家族聚居的村寨都立土王庙。每年春节后,土家族举行隆重祭祀,跳摆手舞,成为民族风俗节日活动。
彭几(渊材)故里 彭几(公元1051—1116年)是宋代“新昌 三奇”之一,精于乐。他的故里位于今江西宜春地区宜丰县东北30公里澄塘乡彭源村。彭几之父彭德光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从县城东郊迁居于此。后裔繁多,分居多处,称此地为彭源。
三洪石(彭几) 在江西宜丰县澄塘乡彭源村南1.5公里的 峡谷中,又名钓台石。村北有钧岭和案峰岭,诸水穿流而下。谷中怪石林立。有一块大石宽约2米,顶上平坦,屹立于急流之外。彭几与侄儿僧惠洪、著有《洪范奥旨》的道人邹元佐曾共钓于此,因而称为“三洪石”。
慈化寺 位于今江西宜春市南泉山。南宋孝宗乾道二年 (公元1166年)创建。寺宇雄伟,僧徒盈千,是袁州(今萍乡市、宜春市,带)佛寺之首。寺庙有山门和一、二、三殿、东西寮,占地3898平方米。元末彭莹玉出家来此寺,崇奉弥勒佛,在袁州组织起义,失败后出走淮西,寺庙遭到焚烧,毁坏厉害。明永乐时重修如旧。清乾隆、嘉庆也有修葺。今存正殿和东边第七寮。寺内石刻、碑文、勅书、千人锅、鼻涕钟等文物古迹很多。
彭泽家族墓 在甘肃兰州市西郊上西园。1955年由政府发掘清理。一号墓是彭泽夫妇合葬墓。墓室为竖井正方形,用大块石板砌成。墓室内并列石棺两具。墓志两方。彭泽墓志由他自撰,志下刻他肖像,蟒衣纱帽。
彭春墓 在辽宁辽阳市灯塔市东南16公里西大窑乡公安煲村东北宝石山东麓,南距太子河2公里。1975年由政府发掘。是一个陵园。墓制近圆形,土圹木椁。墓向北偏东三十度,直径3.8米。松木棺为双重长方形。外椁面积约3.5平方米。内椁约2.4平方米,又用条木分隔同等大小的六个方形小室,长宽均为0.4米,均有衣衾包裹的火化骨灰、金饰件残片、葵花形 小骨雕等,大多为迁来合葬的。彭春的骨灰放在前排正中。说明这是彭春和他五位妻妾的合葬墓群。墓前立有其子福罕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建的满文碑一通,题有“正一品光禄大夫都统一等公栋鄂部彭春之墓”共19字和五个妻妾的姓名。考古界认为,这种双重木椁多室骨灰墓式在已知的清代墓葬中还很罕见。彭春是满族人。他的彭姓是满语汉译的。
古城岛(彭春)在今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兴安乡。彭春曾经在牌屯军抗际沙俄匪军。
彭鼎墓 今保靖县甘溪后山,即凤凰山。墓外貌极壮观,用石砌。1953被毁。1955年开发墓门。他和正印、镇衙两位姊妹夫為的三棺完好。碑石已惭,据说清代被盗一次。丁彭两姓因此构讼,延及一代多,这时殉葬品已不多,有破烂铜数件,湖镜二面,金花银花破片各数十件,有小金钱一枚,上有“受命于天,既要受万年”八字出土物品都被保靖文化馆收藏。彭鼎是淸代湘西保靖宣慰使。
南畇萆堂 即清代苏州著名哲学(理学)家彭定求故居。位于今江苏苏州市古城区东南十全街67号,是定求的读书草堂。彭氏谊庀(即义庄)构逮在此。故又称彭义里。他的状元孙子彭启丰官居兵部尚书,也住在此地。因此,也称尚书里。这里是彭氏明代迁居来苏的世代聚族居地。定求的子孙或同族分居今十梓街168号的,保留了宅第,称为彭宅。以上两处现今都是苏州市区古迷筑保护单位。另外,定求和弟子在相门内讲学的文星阁,俗称钟楼,现今在苏州大学本部校区,保护完好,属于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公祠(彭玉鱗) 建在江苏镇江市著名风景地北固山西麓,为纪念彭主麟而立。另外,玉麟晚年退寓杭州两湖,因此有彭公祠,在三潭印月处,高鹏年题联:南岳西泠,大地茅庐两个;吴头楚尾,中流砥柱一人。
梅花碑(彭玉麟) 镶嵌在今江西九江市湖口县下石钟山上廊墙壁里。梅花为淸彭玉麟亲笔绘图。碑商约1.5米,宽约 0.8米,青石质,阴刻。梅花支干苍劲,花朵点点,稀疏错落,颇有韵致。据说玉麟有与梅仙姑娘生死痴情一段经历。可惜好景不长,梅仙玉韵先销。他痛不欲生,终身画梅,多达万株,作梅诗,寄托深情厚谊,形影感怀,相作奠念。此是其中之一,他曾被苏羯观梅胜地邓尉“香雪海”梅花倾倒,乘酒兴漫笔撕梅在晒墙上,枝干挺立,花姿夺目,奇气苍莽,与其梅两相映照。
摩崖题刻(彭玉麟) 在江西湖口县下石钟山,彭玉麟率领水师占领湖口后,往来多次,留有书迹,将“云根”、“冷云”、“梦梦梦”、“寿”题刻在悬崖上。玉麟是文秀才出身,文学尚好。所到之处,喜欢即兴题字,刻石留念。除了此处,还有如江西九江星子县城西秀峰石壁的题刻“漱雪流云”,用笔潇洒流畅,落款咸丰丁巳(七年,公元1857年)题。他也客欢题写名胜楹联,如采石太白楼、武汉黄鹤楼、泰山芳仙楼等。
彭溪石拱桥 位于淅江溫州市泰顺县罗阳镇东南约44公里的彭溪乡彭溪村彭姓集中地。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 年),半圆形单孔23米。是全省跨径最大的单孔老石拱桥。
彭楚藩烈士墓 在湖批鄂州市区西山。他在准备武昌起义时被清军突然包围逮捕,1911年10月10日晨被害。起义胜利后,他的遗体被运回故乡,安葬在此。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刘杨路 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中部。1948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把平阅路改为今名。是武昌城区干道之一。中段与解放路交汇处是繁华商业区。
彭家珍墓 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玉虹乡五龙桥旁。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彭家珍勇炸清朝重臣良弼牺牲后,民国政府迁他的骨体葬在北京西郊万牲园。四川军政府为方便家乡人民瞻仰,在此修建家政的冠冢。墓呈圆形,直径6米,高2.5米,周围用石块砌成。墓顶堆土植草。
彭大将军祠 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专祠。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东北部城厢镇(原属金堂县)。1938年按照孙中山生前指令修建,称为忠烈祠。祠堂所在地约有十亩,现辟为园,供人瞻仰游览。绿荫修竹,幽静宜人。祠堂为一幢三间中式平房,内有烈士遗像、遗物、珍贵历史图片。祠前有原建“彭大将 军殉国纪念碑”,碑座石栏镌刻他的小传。祠中有联,将他和邹容并称,缅怀功绩:“西来谒彭将专祠,赖此独行奇材,揭地掀天摧帝制;东来摩邹军故垒,有此联翩国士,仆前继后拯神州。”
彭湃故居 在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城海城镇东郊龙舌铺。 1893年10月22日澎湃诞生于此,并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1925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海丰后,周恩来和澎湃在此研究工作。革命军顾问鲍罗廷、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6 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占海丰,焚毁故居。旧址建于清代,是三间二层砖木楼房。建筑面积265平方米。1986 年重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雪枫故居 在今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东七里庄。刘少奇、陈毅撰对联:淮上哀音,痛毁长城,忆杀敌中原,革故鼎新,解放人民三千万;全军缟素,永识典型,念服务群众,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李一氓的对联是: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
彭雪枫殉国纪念地 在今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城关镇东北八里店。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与日寇作战中不幸在此殉国。1949年后,夏邑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纪念。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墓在江苏洪泽县半城镇。
彭咏梧烈士陵园 在重庆市奉节县城永安镇人民广场西北部。原为夔州府署东花园。占地1050平方米。彭咏梧(公元 1914—1948年)是四川云阳人,烈士。江姐竹筠的丈夫。
彭德怀故居 在湖南湘潭县西部乌石乡彭家围子。后面依托乌石峰,东北距湘潭城区33.8公里。彭德怀诞生地。原来仅有茅屋数间。1927年,他的弟弟彭金华、荣华在原址建瓦屋12 间。令有土墙围绕,茅毡皖门。两边各栽一株柚树,是德怀1961年手植。进门为三含土地坪。正屋门楣用祁阳石雕刻“彭德怀同志故居”横额。堂屋正中悬挂德怀戎装巨幅彩照。东正屋为他1958、1961年两次回乡居住卧室。东横堂屋是金华、荣华两烈士弟第及弟媳事迹介绍。西横屋三间是德怀事迹陈列室,展考图片60余张,实物50余件。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陕西王家坪、北京等地也有故居。湖北阳新、湖南湘潭立有塑像。湖南平江铸立铜像。
香港彭氏宗祠 位于新界粉岭北便村,是粉岭彭氏家族私家祠堂。它兴建于期万历元年(1573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由村内移建现址。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1979年重修。祠为两进,大门左右挂一副对联。祠内供奉粉岭乡始祖彭桂以下共16世88位祖先神位和粉岭乡“忠烈牌主”。每年二月初二举行春祭。1979年后,宗祠内的部分房屋辟为粉岭幼儿园园舍。彭氏是新界五大族之一。南宋时从东莞迁居于此。明万历年间立围而居。他们以务农为主,现已经营各种行业。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经营,他们促进了当地杜会经济的发展。彭氏也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家族。
彭子安墓 福建彭氏开基祖二世、元末明初时子安名绍祖之墓,位于今金门岛金沙镇,明代属于福建同安县。子安是天禄行念五的四子,属于广东彭延年后裔。子安之孙孔道渡海到台湾创业,成为彭氏天禄下的松山派。他们按照族谱线索,多年苦心寻找先世遗踪,终于在共同的努力下,1994年,找到了子安在明代永乐年间下葬同时埋下的方砖墓志,从而确认是真墓原址。 经过族人踊跃捐资,花费两个多月,依宋宋明墓式,子安墓修复。台湾天禄派下裔孙80多人前来参加竣工典礼,并举行祭祖大典。仪式简单隆重,尊祖敬宗却一体相系。这种富有成效的寻根活动在台湾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