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岭村村北的古银杏树高15米,树形挺拔,树冠圆满。据姜文同讲,据明朝姜姓家谱记载,此银杏树是子树。相传,建村后,相伯携子孙于村北栽植了一株银杏树,以示繁荣兴盛。到唐末,银杏树枯死。到了南宋初年,枯死的银杏树怀中抱子,又生长了一棵子树,就是现在村头的古银杏树。
银杏树北还曾有座三官庙,据说是明朝时修建的,曾有庙田40亩,房间数十间。当时庙院内还有一眼泉,泉水一年四季不干,滋润着银杏树生长。
一块“万古长青”的纪念碑耸立在树北侧。碑文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原庙改成学校,院内的泉口也被填平了。1931年,古银杏树西北侧枝又被雷击断了,树势转弱。1989年修建青威公路时,路从银杏树北通过,路基将树下浮根埋住,该树又开始生长。
“2004年春天,东、西峒岭两村为银杏树建起了石头围栏,并立了‘万古长青’石碑来纪念。两村的姜氏逢年过节时都会来银杏树下祭拜,这一传统已延续千年。”姜文同说,在古银杏树东侧还曾有一棵大柏树,树龄也有数百年,前几年枯死了。这些百年古树是古村珍贵的印记。
在姜文同看来,峒岭村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峒岭村原来就有私塾,上世纪20年代时,村里有位教书先生叫姜子稷。如今峒岭村八九十岁老人都记得“教私塾的大子稷”,他们多在姜子稷的“子稷堂”念过书。虽然“子稷堂”在峒岭村已难寻踪迹,但现在村子里有处“君子园”,为姜子稷的孙辈近些年回村修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