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凉郡:周郝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三国时期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领有,建制变化很大。前秦永兴二年(戊午,公元358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以后,前秦苻坚曾以平凉为根本,向后秦反攻: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壬辰,公元572年)于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是平凉市建制的开始,距现在一千四百一十年。隋朝时期,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4年)废郡置州,平凉市属原州,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废州置郡,改属平凉郡。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置原州,治平高,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再改平凉郡,旋复为原州,平凉市属原州,唐朝贞元七年(辛未,公元791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奠定今平凉市城址,距现在一千一百九十一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移行渭州于平凉,平凉市废。广明初复陷吐蕃,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唐朝末期,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渭州属于岐,历后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灭岐,渭州属后唐。后唐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以原平凉市的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市,属泾州;后晋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改属渭州。宋朝时期,仍为渭州治所,属泾原路,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与西夏接壤,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至宋大观二年,共领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会州、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等五州三军,遂代泾州、原州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宋徽宗政和七年(丁酉,公元1117年)置平凉军,设节度使。金国开六盘道,在金国大定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187年)始置平凉府,辖五县,属凤翔路。平凉市为府治所。元朝时期仍以平凉为府,辖三县,属巩昌总帅府,并潘原县入平凉市,平凉市仍为府治所。自此,平凉市的辖境再未有大的变动。明朝时期的平凉府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