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1.jpg

简介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座北向南,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西院为花园,占地2亩,是杨虎城将军故居,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旅游景区。


建馆历史

杨将军故居建于1934年,是一座传统式的“民居宅院,整个建筑古色古香,杨将军与其母孙一莲、夫人谢宝贞、张惠兰均曾在此居住过,故居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座北朝南,分正偏两院,正院格局为门厅,大厅女厅和后楼房,中间三个院落两侧皆有外厢房、内厢房多间;偏院为杨将军的书房及花园等、整个建筑、院落布局简洁、浑然一体、青竹翠柏、郁郁葱葱,体现出杨虎城将军朴实无华的品质和无比崇高的气节。纪念馆共设大小展室七个,分别展出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翔实地记录了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另外,还有西安事变专题展览以及将军生前生活用具,作战兵械等实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虎城与张学良两位将军西安事变前夕互赠互勉的条幅“勿忘国耻”“为国努力”。


纪念馆列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将军,一九八三年,经蒲城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形式,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共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为杨虎城将军及其家属的居住地,西院为偏院,为杨虎城将军的花园及书房所在地,整个建筑布局简洁大方,反映出杨虎城将军朴实无华的性格。

纪念馆共设大小展室七个,分别展出大量珍贵历史图片,翔实地记录了杨虎城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另外,还有西安事变专题展览以及杨虎城将军的生活用具,作战兵械以及杨母寿屏展览,特别是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在发动事变前夕手书的条幅“勿忘国耻”、“为国努力”更加令人注目,使人不由得想起1936年冬那可歌可泣的一幕。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于1983年11月26日,在杨虎城将军诞辰9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建馆十多年,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接待人数百万之众,有中、省、市、县领导,有杨将军的部下、故旧官兵和亲属子女,更多是省内外广大青年。


纪念馆建设

为了纪念杨虎城将军及其诞辰九十周年,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九八三年,中共蒲城县委决定,将杨虎城在县城的故居,改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迁走林业局机关,拨了专款,进行整修粉刷,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整修过的故居正院,南北总长七十五米,宽十米,面积七百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从门前到后院,有门厅、两侧外厢房、大厅、女厅(带券棚)、两侧内厢房、后楼房。花园南北总长五十米贮藏十米,面积五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二百五十八平方米。有门房、花园、书房、两侧厦房和后上房。东西两院都是公元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二日(古历)开始修建,十月底以后完工的,均系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式土砖木结构,花窗格门,制作精良,浮雕讲究,油漆光滑,色泽明快,秀而不俗。另外,正院的东北角通向墙外,还有南北长二十一米,宽六米,面积为一百二十六平方米盖有三间厦子伙房(现北半截为空院)。原为平板房,房下箍有石囤。正院的对面,马路南边,座南面北,原为杨故居的马房。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一九五七年已卖给私人,其建筑情况改组较大,未作考查。现在故居收藏的有杨虎城将军生前用过的部分桌、椅、床、柜等家具和杨虎城母亲孙老太太六十大寿时亲朋赠送的部分礼品九十多件。同时,还展出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照片和连环画一套,介绍了杨虎城将军的一生和他的战斗历程。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起,开始对外开放,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学生、游客络绎不绝,达三万人之多。他们对杨虎城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敬仰和钦佩,作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题诗留言,要“挥泪继承先烈志,誓将遗愿化宏图”,为祖国统一大业,为四化贡献终身。

0.0935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