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平路,原名车进兴,男,汉族,1920年3月出生于荣成市崖西镇南崖西村,曾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副局长、济南军区炮兵顾问。
中文名 车平路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荣成市崖西镇南崖西村 出生日期 1920年3月 原 名 车进兴
人物生平
车平路7岁至13岁在崖西中心小学读书,毕业后到威海市学裁缝一年,后回家跟父亲学木工兼务农三年。
“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山东,山东地下党在全省范围内发起了武装起义,组织抗日游击部队。1938年7月车平路和家乡的一批青年投奔到黄县,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编入61团当战士。同年8月,车平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底,61团奉命调往沂蒙山区。此间车平路由战士调任连文化教员,营青年干事。1939年5月,他调到八路军山东纵队受机要工作训练,这以后,机要工作就成了车平路的终身职业。
1939年7月,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车平路被派到山东省委第一区党委做机要工作,1939年底又调到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工作。1940年9月,山东纵队二支队九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二旅。车平路先后任机要部门副股长、股长。1942年秋车平路调到山东军区机要科工作。
从1939年下半年至1942年底,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损失。抗日部队在反扫荡中也有很大伤亡。1942年11月,山东军区机关被敌人合围在沂水县对崮山上。日军动用了8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我军阵地进行猛烈地攻击,山东军区机关指战员奋勇抗击,连续打退了敌人11次进攻,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石头和敌人拼,一直坚持到黄昏,胜利突围。战斗中消灭敌人600多人,山东军区机关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伤亡了300多人(黎玉政委和王建安副司令员都负了伤),特别是在突围的关键时刻,敌人冲上山了,我军阵地背临悬崖无路可退,指战员们誓死不当俘虏,毅然跳下悬崖,许多同志都牺牲了。车平路在跳崖时被树木阻拦,幸存下来。突围后车平路回到了山东分局机要科。
1943年3月车平路奉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当时从山东到延安途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五个省,要越过10几道封锁线,车平路等同志走了5个月才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了一年半。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1945年车平路被调到重庆中共代表团任机要科长。车平路回忆:“当时重庆与延安以及各个战略区联络频繁,来往电报很多,工作格外繁忙,同时又要对付国民党特务的捣乱破坏。周恩来副主席很重视机要工作,把机要科安排在三层楼上,他与其他工作人员在楼下办公。周副主席经常说:‘你们在上面工作,我在下面给你们站岗放哨,国民党特务冲进来,首先由我顶着,你们好抓紧时间处理文件’。领袖的关怀和爱护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车平路等机要工作同志克服困难,保证了重庆中共代表团的机要工作顺利完成。
1946年春天,车平路调回延安中央机要局担任股长、秘书工作。1946年底调到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工作。1947年3月国民党对延安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重兵压境下,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了延安,毛泽东决定留下,与陕北军民并肩战斗。中央组成了一个精干的指挥机构,车平路留下作中央首长的机要秘书。在转战陕北十分危险的环境中,车平路跟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大军压境临危不惧,总是巧妙的战胜敌人。
车敏瞧(1912年-2005年),山西省垣曲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是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中文名 车敏瞧 出生地 山西省垣曲县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2005年 主要成就 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介
车敏瞧学名车国宝,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民大六分校教务主任,山西五专区抗日保安队政治部主任,五专区武装科长,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太行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延安党校三部组教科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旅政治委员,太岳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一八六师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医大学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转业后,先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顾问,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等职。
人物生平
1912年,车敏瞧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
1929年至1935年,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学习。
1934年,参加中华民族抗日武装自卫会山西分会。
1936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6月加入中共青年团。
1937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时,车敏瞧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长期坚持太行地区的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参加曲沃战役、垣曲解放战役、太原解放战役和西北、西南的进军。
朝鲜战争时,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回国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政委。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文革期间,他遭受残酷迫害,但始终政治头脑清醒,不畏艰险,坚持真理。在1973年3月至1981年1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期间,他勇于保护干部,积极拨乱反正,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进行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对迅速恢复办学秩序和提升办学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至1988年,车敏瞧同志任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他认真落实统战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大力改进提案工作,重视视察和调研,积极献计献策,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5月离职后,他仍然关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多次向党中央和省委谏言。
2005年4月11日19时10分,车敏瞧将军在长春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