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来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用白布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亮光,夜以继日地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道理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要学会利用周边的事物,将困境也能转变为快乐。
清康熙年间,湖北乡试,车万备、车万有、车万育三兄弟赴试。放榜时,主考官十分为难,只好通知他三兄弟到场。主试说:“恭喜你兰桂腾芳,三个中举。但按当朝律例,一家一次只能录取两个。一门三杰,难得难得!你们商量看谁退出功名。”老二万有毫不犹豫地说:“承蒙恩师慧眼识才,我们兄弟感激不尽。我是老二,理当让兄,万育弟人小志大学问大,我当让贤,恩师不必为难。我退出,就取万备万育吧!”万备万育也要谦让。万有急了,说:“哥哥,不必推辞,万育你也不要有愧。想我兄弟在云雾观读书,冬靠柴火取暖,夜靠松脂照读,今能取得功名,心愿已足矣!”万备万育见他情真意切,只好含泪点头。万有主动让出功名,在当时传为佳话。孔融让梨的故事已不能与之同语。第二年殿试,车万育中进士,授给事中,属朝庭二品官员。在车万育的督导下,车万有儿子车鼎立、孙车策车廷桂、玄孙车煌都相继做过县令。孙车果考取武进士,授招勇将军。真是善有善报。
世有车鹤田
车万育,字鹤田,邵阳县皇安寺吊井楼人。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分在户部做谏官,属中书省门下,一般四人。每天要上朝奏事,进言献策,针贬时弊,匡扶正义。万育父车泌书是个穷教书先生。兄弟四人常生活在饥寒之中,冬无棉衣御寒,靠烧柴火取暖,夜无灯油读书,靠剁松脂照读。正是这艰难的磨砺,铸就了他刚正不阿的倔强性格,柴灶火和松脂灯培养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他做事勤谨,有话必说,曾一日十疏。康熙皇帝非常器重他,正直的同僚们非常敬佩他,心术不正的人也十分记恨他。
有一天深夜,某官打听到有个地方缺职,就带着金钱来到车万育家。一进门就喋喋不休地恭维车万育,说万育如何有才气,如何敢言人之不敢言。万育先是出于礼仪,只是不吱声,越听越不耐烦,便截住对方的话说:“你今夜来不是夸车某的吧?”对方只好言归正传。嘿嘿几声后说:“也还真有点事,听说某地缺职还没安排人,请万育公子为之保奏如何?”边说边拿出礼来。车万育顿时火冒三丈。他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立即红着脸瞪着眼睛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世有车鹤田吗?”羞得对方面红耳赤,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
痴禅与高霞山
邵阳县五丰铺有座山,叫高霞山。高霞山上有个庵堂,叫高霞观。
这高霞山与高霞观,曾与明朝一个在三湘大地很有名气的才子,结下长达四十年的情缘。这个才子叫车以遵,他的父亲叫车大任,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做过太守。车以遵是现在的邵阳市双清区蔡锷村人。他处在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不想做官。为避战祸和一些官员的举荐,便躲入高霞山,并筑高霞堂于山中,潜心学问,专事著作。
高霞山地处邵阳、祁东、祁阳三县交界处,山势陡峭,林茂壑深,风景秀丽。观中有个五台山和尚,名叫颛愚。车以遵累了就到颛愚和尚处谈诗参禅。久而久之,深得佛家真谛,道力日深,诗力益深。他常常读写到精彩处,便冲出高霞堂,面对群山,便放声诵读,开怀大笑,若痴若狂,时人多异之。他著有《高霞堂集》四十卷,诗万余首。其人其诗,翩翩凌云。聚高霞山之灵气,穷玄遥之遐想,名噪当时。时人唐袖石曾六刻其集,尚不能满足慕名来求者之需要。
车以遵拒绝做官,但热心公益事业。崇祯十六年应太守陶紫阆之邀,康熙初年应县令杨次羲之请,两度主编《邵阳县志》。
他在高霞山隐居及与颛愚和尚交往的事,其赠武冈人潘应斗诗可以为证。诗云:
既隐无言将相才,相逢浊酒且含杯。
同惊老衲山中隐,谁识孤臣海上来。
冰雪啮毡存故节,离骚出水见新裁。
洞天七十一峰在,欲语卢侯便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