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11戴本孝(1621—1691):清初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休宁(今属安徽)人。父戴重,明亡绝食死。本孝以布衣终老。能诗,工山水,多作卷册小景,擅用干笔焦墨,丘壑不繁,意境恬淡,近元人画趣。

戴梓(1649~1726) 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曾制造了“连珠火铳”和“子母炮”。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戴梓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

戴名世(1653—1713):清代史学家。字田有,号忧庵,人称潜虚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刊行《南山集》,其中有许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触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杀,为清朝四大文字狱之一。

戴震(1724—1777):清代学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有重大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戴第元(1728—1789):

清代文学家、官员。字正宇,号簋圃,又号省翁。大庾(今江西大余)人,乾隆进士,与弟均元、长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继入翰林,时称“西江四戴”。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清代大庾(今大余县),客家人。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戴衢享之叔父,与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著名文学家、名宦包世臣还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 时人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

戴衢亨(1755—1811):清朝状元、官员。字荷之,号莲士,江西大庾(今大余)人。戴第元之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从政谨饬清慎,颇有远见,为嘉庆时重臣。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1811年病逝,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乾隆三十六年(
0.1033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