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的内容

  我李氏始于伯益之后(伯益:黄帝的第五世孙,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之人。)在尧时为虞官(先秦世代的一种官职)。他的后世为理官,因此以“理”为姓氏(理官:一种官职,掌管司法。)。等到利贞时期,逃难至伊侯这个地方(利贞:理徽的妻子契合氏携幼子利贞逃难到今河南境内,因饥渴交困靠吃李子得以活命而改姓李。)自从有李氏以来,子孙繁茂绵延不绝,可惜没有谱牒记载,我等未获其传

  自从太始祖李固为西汉官家以来,家安在陕西巩昌府,经过数十代。而后敏公迁往广东居住,他的后裔撰写祖上遗迹,与迁庵公,龙祈公一同创作家谱。那个时候人才济济,克媲前微(这里不理解)。大书特书,因此有所依据。   可惜我祖贤用公由广东迁往四川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历经六七世,奈何没有根据不能修谱,因此前有相芳,相凤二公,想要纂修族谱,苦于无证。后来访得四川简阳地区李氏本支,于是抄其谱,并且命人将自己的一脉加以增删,以永于流传于后世子孙,并且记录其源流,分别亲疏,族谱脉支清晰丰富灿若列眉。

  然而我自己浅薄的才能,不能大加阐述宗族之风,没能继承到祖先的贤能,只是依据前人所谱来记述,用以传之于后人。希望后人看到,能体会脉派的遗意,探寻水木之本源。父子兄弟之间互相劝勉,做农则安于田亩,为士则奋发读书,磨炼自己,保持清廉名节。踏着前人的步伐,传承家族厚望。所以我写了这个序。道光十二年壬辰岁浦上浣日  裔孙正魁字国举号朝贤谨撰】

0.0941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