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的内容据《大戴礼记·帝系》载:“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昌意降居若水,在今四川岷江上游汶川。昌意后东迁建昌意城于今河南南乐县西北,其长子乾荒娶淖子阿女、安、季悃,乾荒生颛顼。《帝系》漏了一代乾荒。颛顼为帝,都帝丘,在今河南濮州市西南颛顼城,今划归内黄县。紧邻南乐西南。颛顼为舜、禹及楚、秦、赵、宋等国之祖。
颛顼支子,以曾祖父昌意之号为氏,遂为昌氏始祖,其后以汝南、东海为郡望。魏徐州刺史昌豨,梁有北徐州刺史昌义之。昌氏多分部于鄂、湘、赣、皖、川、魯等省,达十余万人。南宋状元昌永,义民昌元庆,明有副元帅昌文贵,汉川知县昌应会,清有涿州知州昌天锦。元时,昌永义由山东曲阜县昌平乡铁篱笆巷迁江南,长子祖福迁大庸,次子祖宁迁澧县昌家峪。今大庸市政协主席昌光荣,海军少校昌先苏,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昌发军,皆昌祖福公之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