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莒志》卷六十五)
牛氏,战和中妻,沂水牛瑞玉女。年十九而夫亡,生遗腹子凯。翁年八十余,嫡姑姜氏,继伦氏、慕氏,氏皆得其欢心。子稍长,督课甚严,为名诸生。孙锡侯,曾孙旭、晟、普、旸,玄孙景洙,俱以文学世其家,抚前室于氏女如己出,守节四十余年,以寿终。
(《重修莒志》卷七十一)
上面第一段文字中的战维宁,是明末岁贡,明朝灭亡后,有许多汉族文人,为表示对明王朝的“忠”,决然不做清朝的官,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所灌输的这种“忠君”思想,使战维宁于清初用人之时“闭户著述,累迁不就”。
第二段文字主要体现了牛氏的“节”和“孝”。
总上所述,明末至清中期以前的北汶战氏家族,虽然在政界没有出现高层人物,但对莒地的教育和文化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战氏家族不愧为享誉莒州的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