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献

  金文中,“肖”曾是“趙”姓的一种写法。古代,“肖”作为一个姓氏,姓氏典籍中少有记载,最早为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103:“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陈留人,见《印薮》)。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辽史》中有女巫名为“肖古”,“肖”是否为其姓氏不详。清代《氏族略》中有“肖氏:肖雅奇,镶黄旗汉军,任三等护卫”的记载。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录有“肖姓”,但其所列举的肖乃台其实是名字而非姓氏。

  清代开始,北方民间开始有将“萧姓”写作“肖”的,读音与“”相同。1977年12月20日,中国大陆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二简字”中,“”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字,从而很多萧姓人口被改为肖姓。1986年,二简字被废除,但改为肖姓的萧姓族人很多并未恢复原姓。

  根据《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引用《中国人的姓名》记载,佤族肖姓由“希奈”而改,分布于云南沧源、澜沧等地方;普米族肖姓则出自“巴落瓦支”氏。

  

0.0694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