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丁氏远祖-炎帝

  

   

  

  炎帝,名石年,系君主少典氏之长子,母亲是有氏安登。石年在姜水长大,因而以姜为姓。后来他以火德代替伏羲氏统一天下,因此人们称他为炎帝。
   炎帝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都邑,后来迁到曲阜(今山东曲阜北)。
   古代,老百姓还不懂得种庄稼,只是吃草本的果实,吃禽兽的肉等现成的东西。炎帝顺天时,察地利,砍削树木做成耜,把木权烤弯曲做成耒,开始教老百姓种植五谷,发明了农业。当时老百姓有了疾病,不知道有药石可以治疗,炎帝用嘴亲尝各种草木的滋味,体察其寒、温、平、热的性体,辨别其君、臣、佐、使的功用,曾一日而遇七十毒,后来神而化之,弄清了一切草本的药用性质,于是写出了看病的方书来给老百姓治病,医道从此也就产生了。炎帝又进一步勘察水泉的甘苦,让老百姓知道应该到哪里去住,从此老百姓靠自己的劳动安定地生活,不再有夭折之患,天下人都很高兴,所以又称炎帝为神农氏。
   炎帝的时候,民俗朴素厚重,不忿不争,财用充足。于是炎帝开始在城邑之中排列买卖货物的市肆,规定中午为交易的时间,招致天下的人民,聚集天下的货物,交易完了就回家,买卖双方都得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炎帝以火德统治天下,所以以火来给他的官员命名。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炎帝死于长沙茶乡(今湖南茶陵)。传八代至榆罔而失天下,有熊氏继之而王。

  

   

  

  丁氏先祖--姜尚

  

   

  

  太公望,祖之号也,本姓姜,名尚,字子牙。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其先祖尝为四岳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载:东海即东夷之土。)太公先祖辅佐大禹治水平土有大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因又名吕尚。西周时文王姬昌出猎之前,卜之曰:非龙非鹿,非熊非罴。所获者霸王之辅。后周文王果然遇姜尚于渭水之阳,当年姜尚已年过七十,正垂钓于渭水,文王至此,与姜尚谈后大喜,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周文王将姜尚拜为师。文王去世后,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姜尚辅佐周武王消灭了商纣王,得天下。周武王分封诸侯,将姜尚封于齐之营丘(今山东临淄县治)。后来周成王时,得专征伐,为大国。

  

   

  

  丁氏始祖--丁公

  

   

  

     太公望之子,又名姜,吕,嗣位于王官。《毛诗·齐谱》云:齐侯“以二千戈虎贲百人逆子钊子南门之外,成王之崩,职掌虎贲,又事康王,明为王官也。”孔安国“顾命”注云:“为天子虎贲氏”。可见西周初年,丁公为朝廷重臣,辅佐周初几代王朝,功勋显赫。死后,谥号丁公,子孙以丁姓为姓,开丁姓之宗。其后裔初发祥于营丘,嗣发展分散于济阳郡一带(今山东定陶县治),一直都是济阳望族,后来渐渐遍布全国各地。现在营丘有丁公故址碑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860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