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车大敬的传说

  车大敬的传说

  1610年,明末战乱卷入邵阳。为避战祸,年近五十岁的车大敬,怀着丧偶失子之痛,带着年迈的父母隐于山泽之中,从宝庆的白马田邮亭庙迁至邵阳西乡皇安寺(今邵阳县岩口铺镇的吊井楼村)。

  一生致力于数星五行之学的车大敬,发现这的确是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在车大敬和父母搭棚安家的后山岭,近看就像一个对天呼晓的金鸡头;沿着时隐时现的山脉远看,又像是一条将军的缓带;草棚对面的那座山,像是一头卧伏的水牛。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吗?车大敬在心中做好了在此定居的打算。

  定居后不久,前来做客的朋友劝他续娶成家。大敬对朋友说“待我考虑几天再定”。三天后,朋友又来问他,他说:“我若能从此地将一担谷一肩挑上岩口铺的哭家岭,就再续,若不能,请你今后莫再提此事”。直到他真的将一担谷一肩挑上哭家岭之后,才答应娶范氏为妻。事后朋友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说我很快就五十岁了,想以此试试自己的气力,如果连这点事都力不从心,又岂能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呢?

  仅管车大敬是这样一个“行必方步,坐必正席”,办事认真,敢于担当的人,他却生性友爱,最顾手足之情,长兄大同远赴云南就职,他买掉家产,倾其所有为兄送行。他为人谦和,宽以待人,若发现族人中有人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他也只是“微词示戒,从不面责其过”。他家里的墙壁及窗户纸上,经常画着方格,凡发现家族中有教育意义的好人好事,他都写入方格,予以表彰,以达到教育和勉励后辈的目的。一次族人中有一个轻狂少年,趁着酒醉故意向大敬寻衅,并出言侮辱、中伤,大敬不但不以为意,而且主动走开。这位年轻人酒醒以后,自思其过,很是懊悔,并效仿古人向大敬负荆请罪。大敬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能知错,将来一定不凡”。这位年轻人在大敬的影响下,后来果然成为一名行善好施的名士。另一次,一位小偷潜入大敬的家中行窃,被大敬捉住,大敬非但没有为难他,还对他进行规劝教导,并好酒相待。小偷感其仁德,从此改邪归正。

  大敬一生虽然普通平凡,但他却是个守信用、不贪财的坦荡君子。一次,一位过客因担心晚上携带着钱财赶路不安全,便将身上所带的钱财全部寄存于大敬的家中,说是等两天来取。两天后,这位过客并没有来。两个月,两年后,依然不见人影。直到五年后,这位过客才如同乞丐般来到大敬的门上,说是来取存放的钱财。大敬辩清真伪后,将所寄的钱财一分未少、一分未缺地交还给他。“车公家无檐石,虽千金可托也”从此传遍乡里,至今仍广为流传。

车万育轶闻之云雾观

  车万育轶闻之云雾观

  车福荣

  云雾观处现湖南邵阳县小溪市乡白毛塘村岩流组东山上,山势陡峭。登山路约一公里,两山狭坳处有一平地,即是云雾观遗址。

  处遗址小坪返身四望所来之径,依稀掩映于丛林之间。放眼远方,田野房舍远在脚下,眼前一大盆地状。云雾观后山,脊岭四环,如大靠背椅。依当地长者回忆,云雾观正院一座,正面中开大门,门额大书“云雾观”,楷中带行,笔力遒劲。有联“云随风起此峰隐,雾带雨飞他壑湮”。门两旁各设一窗,窗棂秀雅古朴。房檐下砖墙上带粉饰,绘有二十四孝图。登三石级可入大门,进门一片直通后院。大厅旁各有一厢房。后院一横两竖三矮房,围成四合院型。院内空坪置一大井。矮房小且幽雅,透棂窗可观四围山色,听晨昏鸟语。抬头仰望,后山仍在云间。

  车万育少时于此就学。晨往暮归,风雨无阻。万育幼时家贫,偶空腹上学,及放学归来,饥肠辘辘,人也乏乏。下山于陡坡处曾晕跌入路旁沟壑,直滚至山下人家。恰此时一大户,唐公爱其才,留家中,侍以汤药,奉之食粮,遣人送车万育而归。以后上学或放学时,唐公常路上接迎。万育甚过意不去,有意避之。唐公几日不见,遂上山于观内送食物与万育。万育时年虽小,却深感唐公厚恩,更发愤刻苦,誓有出息,以报唐公知遇之恩。

  一年春季始就学,万育上山入观前欲先拜访唐公。刚到院门,门外池内红鲤欢跃。唐公闻声出门笑迎,高呼:“鲤鱼跃龙门,本地出贵人。”遂待万育益厚。

  康熙二年,万育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次年成进士。 

车大任建北塔

  邵阳北塔,巍然屹立,经风历雨,至今已有四百余载。生活在资水之滨的邵阳人,没有不知北塔者。然而,对当年倡议建塔、奔波捐资的当地名士车大任却知甚少。

  车大任(1544—1627),字子仁,邵阳本地人。明朝万历庚辰进士,官累至布政使左参政加一级,恩诏晋阶二品。车大任出仕之初,授南丰知县,后升遵化令,不久又出任福州知府。时福州旱饥,且值日本用兵烦剧倍常。大任公操练军士,筑城堡,修工事,与地方同心协力,防御固守,海纷以靖,治行声冠八闽,嘉誉满福州。万历丁未(1607)年,因眷念母老,向朝廷恳辞归养。离任时,百姓闻讯,扶老携幼,沿途送行者达百余里。

  据车氏族谱记载:大任的祖先,就是晋代那位“囊萤照读”的名人车胤。车大任天资聪慧,少年立志,发奋读书,攻艰克难,在仕途与学养上可谓功成名就。他少有诗才,著有《囊萤阁》正续集四十卷;《归田集》十卷;述古今寓言十卷;胡秋田先生咏史二卷。其著作大多数毁于明末战火。仅存诗七百三十九首,邵阳八景都有他的诗作。

  车大任倾情桑梓,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为邵阳风水与兴盛计,倡议在资邵二水会流处建北塔。此事于隆庆庚午(1570)年,与郡守吴兑议决;待吴公迁去后,因资金不足,建塔之事暂时搁浅。至万历壬午(1582)知府胡梗来,出俸金若干,塔成而落之, 前后历时十三年。竣工之日,大任公与民同庆于野,并撰写《北塔记》一文、北塔诗二首以记其盛。现砖塔上仍刻有建塔年号及捐款人姓名。

  北塔采用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技艺,建筑艺术高超,塔的下面几层塔檐斗拱皆打磨而成,瓦有莲花图案,十分美观。北塔共建七层,高37米,塔的八角上原先均佩有铜铃,轻风吹拂,铃声悦耳。塔区十分宽敞,顺着砖砌旋转梯而上,可直登塔顶。

  北塔与东塔相对峙,又与双清亭上的亭外亭隔江而望,碧水石塔,别有情趣。塔下原有前国民党将领廖耀湘的公寓,曾为邵阳市第十五中学。北塔建成迄今,已历四百余年,但仍保持着初建时的雄姿。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已成为邵阳宣传的一张名片。

  车大任八十四岁时病逝于家乡,归葬于白马田岭上,即现今的石桥乡马鞍村狮子山。这里山青水秀,前面田畴阡陌,一马平川。随着时代向前发展,邵阳的城市建设与时俱进,城建格局有了重大变化,以前较为偏僻的车大任归葬处,将开辟为“时代公园”,车大任是有史记载、有据可查的历史名人,是古代成功人士的典范,是邵阳人的骄傲,若将其古墓妥加保护,精心修缮,让人们有一个凭吊怀古、兴怀述志的去处,从而励志发奋,崇尚读书,振兴中华,必将功莫大焉!

车万育轶闻之 梦幼虎

  话说当年天旱,颗粒无收。今邵阳县小溪市沿河口牌楼边有户毛公庄,庄主毛公宅心仁厚,开仓放价粜粮赈灾。而距其不远有一王庄有一大户,乘机哄抬粮价,一时饥民尽往毛公庄上拥来。王公庄上人多势众,向来仗势欺人,与毛公庄为田地山界多有争执。本次更是气势汹汹,气焰嚣张,扬言毛再放价,庄上必有血光之灾。毛公自此心怀忧戚,寝食难安。

  一夜,毛公于梦中忽见自家院内闯入一幼虎,群犬蜂拥而上,狂吠围攻。幼虎退无去路,直至毛公堂上,一跃立于方桌之上,群犬莫敢再前……至此,毛公梦醒。坐床上思良久,不解梦意。

  次日,毛公唤来庄管,说知昨夜梦境,便催庄管带往雷公庙张道人处圆梦。庄管迟迟不动身。毛公责庄管怠惰:“为何不去?”庄管说:“庄管既是圆梦,何必远走?”毛公说:“难道你小子也能?”庄管面带自喜之色说:“不瞒主公,小生也看了些《易经》道术,于梦中也略知一二!”毛公说:“既如此,说来听听。”庄管说:“主公莫惊,自有贵人相助!”毛公说:“一派胡言,这年月,四乡饥民有的是,哪有贵人会来?”庄管说:“若不信,明日便知。”毛公半信半疑。

  第二天,毛公依然开仓,饥民时有前来。直到晌午,烈日如焚,饥民稍少。毛公坐坪外树下纳凉,一眯眼便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忽满院子狗猛地狂吠,声势吓人。毛公惊觉而起,只见一少年,十来岁,穿短褂破土布裤。少年且跳且退,入毛公堂上,再无退处,一跃蹲坐方桌之上。群犬望少年,狂吠不止。此景与昨夜梦境无异。

  毛公急唤众庄客驱散群犬,亲手抱下少年,和颜抚慰,问是何方人氏。少年落落大方,一一道明,乃吊井车家大冲(今邵阳县岩口铺镇吊进村下青山组)车万育。时车万育少年机敏,应对自如,毛公素有耳闻。因此倍加欢喜,忙吩咐家人设宴。车万育推辞:“毛公盛情,实不敢领,只因家中父母兄妹尚无米下锅,急待我买米而还!”毛公说:“你尽管放心,我自有安排。”毛公早已派人送米赶往车万育家中,车万育方安心。毛公一连留车万育于庄上住数日,为他做好衣服,送了粮物。车万育感激,却是不解:“毛公为何对车某如此厚爱?”毛公道:“少先生且莫要谢,只因本庄尚遇一麻烦事有求于你。”乃将毛、王二庄恩怨一一说了。车万育听得毛公说明原委,深感毛公为人厚道,还遭欺侮,乃有意助毛公一臂之力。遂砚墨铺纸,草就诉状一书,痛斥王庄霸道行径。

  毛公将此讼书告到宝庆府衙,不料王庄早已行贿于知府。大堂之上,知府颠倒黑白,怒斥毛公。时车万育依大清律例据理力争,直驳得知府恼羞成怒:“车万育小子,不要以为读了些经书,便来搬弄典籍。本府也是经选擢之士,你小子取得科考资格,再入这府门与我说话!”车万育正面直击:“不要以为这府门槛高不可跨,早晚一天,必将这府门槛锯了,让平民百姓平出直入,进堂论理!”(车万育锯掉府门槛,此是后话,广为流传,宝庆府门槛被锯尚有遗迹可寻。)

  知府虽甚傲慢,但对车万育这么小年纪能对簿公堂,从容应对,实在也有些心虚!何以为证,此后王庄不敢为难毛公

  

0.0854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