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父亲童年时,因为家里贫苦,直到九岁才开始读一年级。在家中,父亲表现得十分懂事。十岁就能跟着爷爷浇地了,做一些体力活、重活。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也算得上美满了。
在父亲14岁那年,因为庄稼收成不好,父亲被迫辍学,在家里帮助爷爷干农活,为下一年庄稼的收成做准备。就算每天这么忙,父亲也抽时间看书、学习。晚上,父亲燃起一根小木棍,插在床边桌子上的孔里,然后他就趴在床上看书。有时,他一看就是一整夜,知道第二天木棍烧完。
父亲相信,只要他认真读书,努力学习,考上公费高中,家里的生活就会好起来。
可在下一年的高考中,他没有考上公费高中,家里也没有钱供他上学,他只好准备下一年的考试了。
好在他没有因为高考而难过,他为了改变家里穷苦的样子,东拼西凑买了一辆收割机,他偷偷学会了开收割机,便去帮别人以低价收庄稼,减少了时间,可以种更多农作物了。可还不到一年,虽然把借的钱还了,收割机却被一辆拖拉机撞坏了,生活一下子就又回到了从前的窘迫。不过还好,他又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公费高中,开始了他的学生时期。
之后,父亲以不错的成绩毕业了,他没有选择去上大学,因为他知道,上大学也要很多钱,他知道家里并没有多少钱,所以他毕了业,先回了家,买了一辆二手的收割机,他教会了爷爷开收割机,爷爷便可以给别人收庄稼挣钱。
父亲去了北京,在一个商店里做收银员。在他工作后的第二年,认识了我的母亲。他们认识了不到1年便结了婚。父亲家中没了贷款,日子比原来好多了。
父亲用他那微薄的工资在北京租了1厅1室的房子,与母亲同住在那里。当时母亲是送报纸的,后来母亲怀孕了,父亲就没再让她工作,自己撑起了整个家。
之后,我和姐姐相继出生,母亲带着我们来到了物价低的衡水。母亲在家照顾我,姐姐去上学了。父亲自己在北京的食堂工作,压力很大,因为他要供姐姐上学和我与母亲的日常花费,可他从没叫过苦、累。
过了几年,我们在衡水买了房,当时是2011年,我也上小学了。父亲的压力更大了,又要还贷款,又要供着两个孩子上学。
之后,姐姐没有考大学,选择了去帮父亲工作,分担了父亲的压力。
父亲这几十年过的都很不容易,先是为了我的爷爷奶奶打拼,后来又为了我们一家打拼,他不辞辛苦,不说累,不说苦,全都自己憋着,不让家里人担心。如果当初父亲不打拼、不努力,现在也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让父亲以后不用再这么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