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侯垣[1](公元1858年-公元1908年),字乙青,秦安人,皇清浩授奉政大夫新疆候补知县,光绪乙酉科优贡戊子科举人。巨国桂书神主文。妻何氏,皇清浩封五品宜人,民国二十四年葬于杨家坪祖茔之次。
父思敬(公元1843年-公元1904年),字俨若,号礼堂,行二,皇清例封文林郎国学生。安维峻书神主文。母成氏,皇清故孺人。
祖父培基(公元1804年-公元1888年),字养源,行五,皇清驰赠文林郎七品军功。祖母雒氏,皇清例赠八品孺人,光绪七年葬于杨家坪新茔之首。
子镇海(公元1880年-公元1920年)字瀛樵,清授武略骑尉赏戴蓝翎新疆骑兵营营长。镇海妻庞氏,清故孺人。次子镇东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垣有女一嫁于安维峻子侄为妻。
青年时期,他呕心沥血以求取功名,却六上会试不第;甲午风云,曾饱含爱国之心为民请命,协助安维峻撰写奏折,亲自奉送安维峻从北京至张家口服役;不惑之年,热忱于新学和教书育人,先后于甘肃文高堂和新疆师范学堂担任地理、算术教习;天命之年,因学识渊博,教绩优异,被举荐为新疆候补知县;他的毕生足迹行及甘肃、北京、新疆等地,最终为甘肃、新疆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开创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欧美文化科学技术的融合做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