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姓郡望堂号堂号
“兴商堂”:商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援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眼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很大。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很多人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了一位泥水匠人,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的人的样子容貌。他就是傅说。请到朝廷,他果然援助武丁振兴了商朝。是历史上的名宰相。傅姓也以"清河"位其堂号。
郡望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治马陵(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东汉末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北)。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
傅姓家乘谱牒傅姓迁徙漫衍迁徙漫衍
傅姓形成于商朝国都殷,早期主要是在北方成长繁衍。年龄时,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有医生傅瑕。秦汉之际有傅宽,从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其后代有一支在今山东境成长。所以傅氏最早繁衍地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省为主。而后,便东迁至河北、山东。西汉时傅氏已播迁至西北、西南地区。如西汉大司马傅喜为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傅柔为浦江(今属浙江)人;东汉傅俊为襄城(今属河南)人,傅毅为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傅燮为灵州(在今宁夏灵武县境)人。西晋傅玄之子傅咸宗子傅敷于永嘉之乱时迁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傅咸的后代还有一支自北地徙居清河(今属河北)。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傅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北宋末年,又有邓州(今属河南)傅氏迁往福建泉州,今后繁衍兴盛。南宋末,清河傅氏又有一支徙居福建上杭蛟萍乡,后又分出广东兴宁傅氏等支派。明代,傅氏已遍布江南各省。清代,有局部满洲贵族改姓傅;闽粤有傅氏移居台湾,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傅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
傅山:明清大学问家,字青主。他不但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并兼工诗文、字画、金石、又精医学。其思想破儒家正统之见,开清代子学研究的民风。其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医学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书。
傅善祥: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开"女科",考中鼎甲第一名。是东王杨秀清政务上的得力助手。
傅玄: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
傅宽:汉高祖时开国元勋。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
傅毅:东汉文学家。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大家。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家的作品,大地面进取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肯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奇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