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规条
上祖俊卿公有遗规训,后常曰:在国之道惟致与泽在家之道,惟耕与读耕,当勤俭为本,。读非名利为先,要知忠孝、节烈、礼义、廉耻等事。耕田者能知则为良农,读书者能行则为善士使世之人,仰之、慕之、相与奖之,固其美也。倘有不然,遗行败族有家法焉。戒之、斥之,驱而逐之,词所宜然。后子孙能守此规无违公之遗命,则幸甚矣。
一重孝 盖孝之道不二而足有大孝焉,有仅称孝者焉。夫大孝固不易亦,不敢言也。若夫所称仅孝,是中人之所能行者也,诚能夫妻好合,兄弟和谐,家无争斗之声,衣食不亏于殳母,庶几得平安过日,是中人之孝。
二重悌 兄弟分形同气,彼此相依,幼时则传衣食共学业,相得如鱼水,及长而娶妻衽席之情,既密尔我之见以成而后枕,言得乘而閒之,小事搬起大事,一语唆成。盖妇人终远见只求自己分居安逸,那管你家兄弟不和。为男子者,诚能不听妇言,兄友于弟弟,于恭于兄不忍伤手足至情,即出而见长者,虽亲疏代,远而同宗所出,亦当邈恭遜,毋得觸忤,此则尽悌弟之道也。
三安分 为人须安分守法,治家勤俭待人谦和。凡事依理而行好人相近,恶人远避,日则各行其业 夜则闭户安息。有事相劝,无事相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斯,称仁里厚族矣。
四读书 一才人易得节孝,难求古人之助士。先 德行而后文艺,如子孙善积书者,不仅读古人之书,必书说古人之行。名实并著,使慕之苟不幸不为处士亦。无愧于圣贤,倘幸而登科及第,将生平之学问措于当时,上致君,下泽民光荣其祖垂欲于后,是诚无负乎。读书非惟同姓赞扬,既天下莫不瞻仰。生则荣华,死则不朽,此真颖川之子孙也。
五节烈 女子行莫大于节,莫重于孝,莫不善于妬,此三者所关彝伦风化不浅也。夫夫死而即死曰烈,固难然其理易明也。至于夫死而不嫁者,能行妇道,习礼义甘贫苦,旁亲若年逾十五者,不使遽入闺壶仆隸下人亦。不使之相近自壮,至老如一,此则尽节孝之道也。诚能礼敬翁姑,周旋左右,不侍奉此,即孝妇之道也。二者祠当加赠。若夫不幸而有正妻无子,意欲买妾生子者,嫉恶之心顿生争斗之声闻外,使人轻之贱之伤伦,败俗不顾后裔,此亦词所当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