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政局动荡,宜春街市萧条。为避动乱,广富公从袁州沙子巷迁出,北上定居下坪。而他的三个胞弟,也一起北迁,广济徙浏阳北乡,广摇徙慈化,广容徙萍乡尖咀岭。
广富公视野开阔,选址讲究。他屹立屋前高冈,放眼四望,但见水田漠漠,远山遥遥,东至山塘,西达坳上,前延伸到老山尖,良田千顷。款步而下,环视田野一如大坪,始名其所居地为“下坪”,地名沿用至今。
广富公之后,众先辈勤耕勤耘,繁衍生息。首先在岸立上右边宕里(盆形里)建立起广富公祠。后环祠筑庐,烟火渐旺,繁盛百年。因与周边外族为坟地结怨,官司不断,以致宗族田产变卖殆尽,祠堂年久失修倒塌,现已荡然无存。只剩下祠堂图纸,那形貌就留在代代相传的口述中。延至第六世,族人焕斗公,殷富之余,不忘祖训,又在盆形上虎形山脚下,建造起一座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祠堂,后人称为“焕斗公祠”。此祠堂为当时方圆百里的标志性建筑,附近各姓建祠堂争相仿效,但无出其右。解放后,奉行破四旧运动,致使焕斗公祠失去修葺。因为祠堂皆土木结构,雨蚀其墙,日晒其梁,柴草乱放,留下隐患。1962年秋,天干地燥,小孩玩火,使祠堂遭回禄之灾。当时火光冲天,映红天际。到如今,祠堂就剩下断墙残垣。
想我下坪彭氏一脉,自广富公以来,勤力稼穑,省吃俭用,每有余钱,即置产业,买田买土,农耕立业富家。水田西至寨立屋场门口横路以下,东至山塘屋场中间横路以上,北到老山尖脚下,有田皆属我族。南至高枧下路口,茶山林山遍布方圆三四十里。为敬祖宗重风水,以富余之财力,将方圆五十里内风水好地,多为我族购置。这在乡村,令附近各族赞叹。
往者已往,来者将来。随着国家城镇化步伐日益前迈,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已风光不再。工业立国,知识富家,已成历史大潮。愿我族众,与时俱进,士农工商,不可偏废。读书之事,犹得重视。如此,后辈可期,俊才代出,家族更盛。
我下坪彭氏家谱,在1924年修过,但在“文革”时损毁殆尽。盛世崇尚修谱。20世纪90年代,修谱之风渐起,我族与高旦彭氏宗亲商定联修族谱。修谱主事者,依靠翻看烧衣簿以及墓碑,才整理出来广富公以来的谱系,编入了由坤梅、秋辉主修的1994年版家谱。至于广富公之前的谱系,旧谱不存,史料全无,只好暂时留空。今次修谱,也只能是续谱而已。要将我族源流理清,那就只有等到异日寻访浏阳、萍乡、慈化等同脉宗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