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献

       我族未入川前之世系、名人传记、传说,一概不得而知,只好付之阙如;单就入川后之事而言之。惟我胡氏,氏源卫妫,系出陈封,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陈。数千载来,人才辈出,文人学士,不绝如缕;达官显贵,不绝于朝,此其远者。我族自前清康熙年间,由湖北麻城孝感迁入。先祖胡其祥公,未入川,膝下生四子:长大国,二大鹏,三大宗,四大海。二子、三子留在湖北。入川者惟我族大国公与四弟大海公。大海公入川后,落业南充县城郊之莲花池。大国公初来时,借居文井场之云台观附近八宝山,生活在那里,卒亦葬在八宝山。大国公生三子:长应秩公,落业罗戈乡石牛庙干柏树,置业不多,子孙不及二、三房之众;二应穗公,生一子廷栋,产业多至八个湾,不染世俗,在家修持,后落发为僧;三子应秋公,置业不多,生七子,即:廷福、廷禄、廷荣、廷华、廷富、廷贵、廷旭,故其子孙,嫌其业少,有的外出就佃,所以,今有几户只知姓胡,不知其先祖是谁。

  

  清代民国时期,族人难以维持温饱,读书者甚少。族中较有威望者,有胡联芳,系耆英,其祝寿时,县上的儒学教谕张某,鸣锣唱道,打起高足灯笼,并赠以匾,名震一时。胡永蛟系武生,其子亦武生,在治喜酒时,很热闹,远近为之祝贺,名闻遐迩。胡家润,号恩溥,光绪年间为文井团总,乡人敬惮之。此有清中,我族之特出者。中华民国时,人口增多,温饱尚存问题,粮食产量低,只能辅以手工,维持不足。

  

         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族人分得了田土,人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无冻馁之虞,其出类拔萃者,大有人在。胡传裕在乡上工作三十余年,勤于职守,人称其贤;胡传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擢至营长。胡传沛援越抗美作战八十余次,升为营长,转业于县上武装部门。胡传海在县上商业部门工作,曾任商业局长。胡世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经志愿军炮兵602团政治处批准为革命烈土。胡世民为民办教师三十余年,勤奋自学,评为中学一级教师,桃李满园,春风化雨,堪称师表。胡传淮先后毕业于绵阳师专和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在县政协主持我县文史工作。我本庸人,亦在一千五百多人竞争中考取四川省立南充高中,惜就业未成,故尔呆滞农村。此就族中之文化而言之,诚我族之佼佼者。至于族人生活,新旧社会,两个世界。昔日之茅舍陋巷,今成高楼大厦,电视、电灯昼夜通明,弦歌不缀。昔日之衣不蔽体,今则豪华备至。昔日之食不果腹,今则三餐肉食,水积于塘,粮满于仓,山清水秀,诚盛世也,故志之。

  

        因我族之族谱失传已久,传淮在县上主持《蓬溪县志》、《蓬溪文史资料》编纂工作,欲将族谱来一次重修,以谱前人之丰功伟绩,以励后人之继往开来,索序于余。余现年七十有四,奄奄一息,风烛残年,故将我对族中史料所能记忆者,略言之以志不朽云。

  

0.123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