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的内容
自古以来,魏姓就是我国古老的大姓,而且是一支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中华望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典籍记载,魏姓有出自毕姓、芈姓、外姓改姓、少数民族改汉姓等多种说法,其中,毕姓改魏是中华魏氏中最为重要、最为兴旺的支。史载,周文五第t 五子高,被封于毕( 今西安西北),被称为毕公高。传约400 年之后,毕国被西戎所灭,其后裔万投奔到晋国,因功,晋献公赐魏地(今山西芮城) 给毕万作为封邑,称为魏氏。公元前445 年,其裔孙魏斯(魏文侯) 与韩、赵“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灭魏,魏国子民为了纪念故国,就以国为姓,形成了来源中最为庞大的支,史称魏姓正宗。因此,毕公高被尊为血缘始祖,毕万为得姓始祖( 一世祖)。
到了西汉,毕万后裔魏歆任巨鹿太守,被封为曲阳侯,子孙留居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自此而后,巨鹿魏氏名人辈出,垂竹帛者,代不乏人。其中唐太宗时期的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先秦时期,魏姓主要活跃于陕西、山西、河南地区,未超出当时魏国领土及周边区域。西汉至唐朝,魏氏主要活动于北方和中原。唐之后,魏姓人呈分射状地迁居江浙、两广、四川及福建,明永乐间开始进入台湾及东南亚。而今,魏氏后裔已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总人数达到540 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5%,列全国第45位。
根据安岭魏氏西茔清代所制的对联“赏始大名休风未艾,派衍巨鹿世泽长流”,可以推断,我安岭魏氏先人应居大名、巨鹿一带,也属毕公高之后,系魏氏正宗。只因老谱遗失,与永宁(今洛宁)宗亲也已无法接续,故迁居安岭之前的历史也无人知晓。
安岭魏氏自清初(公元1720年前后)从永宁迁居此地以来,已近300年,历十二世。现有236丁,300余人,1988年和1992年,曾历尽艰辛,根据有限的史料,对魏氏家谱进行了两次抢救性修编。今距最后一次编修,也已20 余年。经族人合议,进行第三次编篡。这次修谱,保持了旧谱的体例,后世出生者录入谱中,对部分人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并增加了实物图片、文化艺术等内容。
古人云: 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粹,族谱记录家族流源、家规家训等,可以说底蕴深厚,涵盖古今。所以,为了尽一步怀祖敬宗,敦亲睦族,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编印此谱。望后世子孙珍之爱之,切切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