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2002年退休后,常想得到一部家谱,为松滋付姓家族做点贡献,于是四处打听,并托外甥李传春去付玉农家借阅,回说有这部书,但文化革命中丢失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土岭村曾任党支部书记的付玉国在文革中有人烧家谱,他在火中抢了一本,一看是首本,于是保存下来。传春与他交情甚厚,谈话中提及我要这部书的愿望,玉国声称他有一首本不知可行否,随即传春电话告知我,我决定要,向单位要了车并准备了两份礼物前往李传春家与玉国叔相见,得到了至为宝贵的付氏家谱的首本。烦二子晓明复印二册,一册送与堂兄振旅,一册留作己用。因有点残缺和文词难懂无标点符号断句,一般人难以看懂,故选择其中重要章节予以解读,故为此文(史记殷本纪)指出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付险中,是时说为·糜筑于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付险姓之,号曰付说。至于他以前的姓名为何,可能由于他为相之后的名声太响亮了,所以没有人去注意,结果史书上缺乏记载,而后世也就不得而知了。
据《中国姓氏溯源》记载,付姓始于殷商,武丁王执政,武是一个勤勉的帝王,特别爱惜和发现人才。常到民间私访,一天他遇见一个长相奇特的人,谈话之间,发现他对治国之道很有见地。武丁王想启用他,但他的身份是个奴隶,按规矩奴隶是不能启用当官的。于是武丁王对大臣们假说,昨晚做一梦,梦见一很能治国的人,并说明他的长相特征,派人四处打听,结果在一群奴隶中找到了这个人,问他姓名,这人说他住在一个叫付岩的地方,于是武便赐他付名说,并命他作了宰相。他在从政期间发明了用木板夹起来筑墙的方法,解决了当时的住房问题,后世说他是板筑之圣。于是付姓便成了板筑世家。这便是付姓的起源。
上文所举说的板筑之处,目前的位置是在山西省平陆县之东,今名为隐贤社,换言之付姓人家的发源地就在这里。
另外,根据姓纂的记载,付姓后来主要是敷衍于北地和清河两处。北地指的是今宁夏、甘肃省的东北部地区、清河指的则是今河南省的清河、枣强以及山东省的济平、高唐、临清、武城等县及其附近一带之地。继而在南方诸省也迅速发达起来。付姓在全国人口的排行居36位,付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51%总数约为66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