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第一次入闽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傅奕的裔孙傅笋官至昭义军节度使,慑于黄巢起义的威力,率领了军队,带了15岁的从弟傅实,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进军泉州。这是有记录可查的傅氏首次入闽。

   
第二次入闽
傅奕次子傅璧的子孙:于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64代显通(字:万金),他带了家属,从江西金溪县迁到福建宁阳县黄双洲村居住(今属建宁县),又再传了八代,有一个分支又“从黄双洲转迁宁化县石壁,后裔移居上杭,续衍兴宁、南海、佛山等地。”(引自《客家祖地·宁化石壁》第35页的资料进行整理的。)该房的子孙很重视修谱,于1992年编了《傅氏十修族谱》每套十二册。参加这次修谱的有福建宁化、建宁;江西石城、兴国、于都等县。他们入闽的一个分支的世系图如下:奕——璧——显通(字:万金)——璇郎——钦郎——少一郎——六七郎(生八子:一郎游腊招贤里就在宁化安家磜开基;二郎长汀熊家坑卢洋开基;三郎坎头开基;四郎迁宁化水茜乡上傅、下傅开基;五郎迁石城、屏山大坪头开基;六郎原居黄双洲村;七郎迁儒地开基;八郎洋坑迁凹头双坑开基。


还有一小分支分居长汀铁长乡双窝开基。
傅氏的南迁可归纳为二点:第一,闽、粤、浙、赣的傅氏绝大部分是属于清河郡(堂)的,他们总体上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先渡淮(河)、后过(长)江进行播衍的,(当然也有回迁、迂回,衰亡等情况发生)方式是上是:波浪式与渐进式相结合的。当战乱、天灾、改朝换代时,是突然的、迅速的大批的逃亡、奔走。平时的迁徙、转移,是零散的,缓慢的。第二,傅奕是福建南安武荣的远祖和龙岩市、三明市以及浙江、江西、广东的大部分傅姓远祖的分派处。
第三次入闽
开发闽西的傅氏远祖:以南,讳天植,又名一郎。南宋理宗赵盷宝佑元年(1253)进士,景定间(1260—1264)任安徽宿州大守。约在公元1265年辞官不仕。当元兵南侵甚急之际,傅以南偕家属,从宿州灵壁县避乱入闽,抵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大城坑、中门、凹里,暂住了一段时间。

0.067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