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读魏郑公《十思疏》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信其言也。天下未有不务其本源,而枝可以长而流可以远也。
我薛氏始祖阡与其兄陌于明洪武七年甲寅(公元1374年),自山西壶关县北唐村奉诏东迁于林县也。一落籍于东姚社一里古迹西峪村,即今之东四乡西峪村也;一择居于史魏社一里古迹零泽村,即今之南五乡薛家岗村也。阴宅卜葬虎溪之东南向,步身葬法(倒葬)。即今之河东老茔也。落山场于东岭之北,即今薛家窀也。坟之祖山在焉。世居贫贱,戳力躬耕。既不能读亦不知读。从未闻有业儒者。
故我薛氏一族,上自始祖下及我太高祖邦安。凡九世其间并无有根究而续之者矣,安知身为几世?其更可笑者,询及高曾而茫然莫识。所谓本源者,安在哉?身每念及未尝不流连欷嘘。痛加叹息。若不急为立谱,后之视今不犹今视昔乎?身自少时即陆续修辑,至今三十年来,其书始定。访诸故老,考诸残碑,凭古证今,细加体认。
自我太高祖邦安公至我六世祖万仓公,仅得四世焉。世有所系理有所凭。共得九世可传。而六世以上,世虽所知而世不可系,讳不可谱。故于三世、四世祖之讳,五世祖支系缺焉。不敢妄续,所以示敬也。自六世以下及身,凡九世始得其详。然自乾隆四十六年辛丑至嘉庆十五年庚午,越数十年而我族谱始有成书。其用心岂得轻掉哉?后之续谱者,亦得以按谱寻宗,因端竟委。
自六世祖万仓公以下,庶几不至于湮没矣,斯不幸中之一幸也。孰谓此非固本浚源之意乎?为此志也。上慰祖宗,不以我为子孙;下慰子孙,不以我为祖宗。孙相国语,为可玩也。岂独魏郑公语为然乎?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