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先父崇玉公遗训说道:我家族谱并十世祖。如磐公曾经自编的家谱,由明朝以来,二百余年间代代相传,到清咸丰乙卯年苗民反清起义期间全部遗失,幸亏存有抄录草本,你们应当好好保存,不能忘记。我沉默了许久,仰而叹道:家不可无谱,谱不可不修。祖宗繁衍了我族后人,而我后人却不认识祖宗。祖宗的事业,就好比后人看今天的我们模糊不清,不就像现在我们看前辈一样渺茫吗?

  

  我石氏先祖世曾经在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居住,那是前明朝洪武四年为一世祖。玉公以战功授封为昭信校尉,洪武十一年,调到盖州升任承信校尉(六品官,)直到过世,这是二世祖。荣公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调到宝庆卫(今湖南邵阳)任百户长官跟随颖国公(傅有德,明朝开国功臣)征黔有功,这是三世祖。真公升官为神武卫指挥佥事(御前侍卫指挥官,三品官),这是四世祖。宣公世袭清平卫(今凯里市炉山镇)实授指挥使,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提督贵州等十二卫(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从此世袭罔替,就成了贵州清平人,直到之后七世祖。

  

  邦宪公积累战功而升为都督(当时正一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或者总参谋级别);子孙居址分散迁移,祖坟仍在故乡,相传子孙分成四支,一支远迁黄平,二支失考,这是我十二世祖。

  

  育秀公见炉山瓦窑风俗淳厚,于是定居下来,到现在已经六代了。

0.0923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