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太史公曰:谱乃家之史也,史乃国之谱也。编纂家谱是为了表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早有心念编纂贾氏家谱,但星转斗移,沧桑轮变,叶县仙台镇贾庄村贾氏家族既无家谱传承,又无墓碑文字记载,又缺乏字派考究,何从谈起,欲修家谱,实为难事。        时逢2009年12月10日,叶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先祖墓地“贾氏墓园”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又重新唤起了编纂家谱的心愿。        叶县贾姓人氏自明朝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随人口大迁移而徙至叶县洪庄杨乡桑树贾村后,繁衍生息三百余年,至清朝中期,传承十余世,代有显人,族裔众多,遂居地成村为旺族。        据该村墓碑(该碑已在文革中毁坏)记载显示:大清乾隆年间,该村翰林院大学士贾哲,在京为官。因在立太子之事中,触犯龙颜,尔被降罪。关键时刻,有人飞报贾哲老家∽贾村,族亲闻讯,急将贾氏后人分散全县及邻州县各地以避祸。逃徙出去的贾氏,于各地繁枝生息,年深日久,遂于原籍失去联系,后世亦无法寻根,实为憾事!        现仙台镇贾庄村的贾氏家族就是从那次事件后,闻讯避祸,迁徙此村繁衍至今的。村中央有一贾氏老宅(民国期间房主人为三代豹公,现房主人为六代贾瑞花),屋中正堂悬有一匾额,上书:“乐、德、聚”三个大字,并供有先人神龛。每逢年关,全村贾氏族人都会到此祭拜。当时屋中女主人张太君说:“我们都穷成这样了,你们还来祭拜”,祭祀之人说,再穷也不能忘记了祖宗呀!”       如今贾庄村的贾姓人家有150余户,600余口人,分三大宗族支脉。而我们贾氏墓园及其后裔仅为其中一宗族的一个家族。虽从老宅可以见证我们家族在全村的显赫地位,但无家族谱书及字派的考证,仅有墓园宗族的佐证。因此,只有以墓园的宗祖为基而立谱书,以示后人。        此谱为改良欧苏式く欧阳修、苏东坡>族谱。谱中将每个人的生辰年月日、去世人员的忌日、第五代至第九代族人照片及名录和每家的全家福照片全部编纂进去,以作后人纪念考证。对于有工作、迁居者亦作文字说明。并附有县政府文件,墓碑图像,做到图文并茂。        本谱旨在存史育人,是留给本家族后代的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家族生命史。        本谱冀望后世子孙,届时续修,谨防失传。        为使长幼有序,便于续谱,经全族合议,特将本家族6代至15代的字派定为:“志、要

0.0724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