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出自狐偃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始祖是贾公明。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东)人,西汉还有政论家贾山,颍川(郡治现在的河南禹州市)人,这说明西汉时贾姓名人主要出自现在河南,同时已有贾姓人迁到现在的陕西。东晋时已有贾姓人渡过江住在江、浙一带。唐、宋时期江南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有贾姓居民,贾姓移居海外,大约在清代,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西汉时有个水利家叫贾让,悉心研究前人治理黄河的历史,在公元前7年提出了著称《治河三策》。东汉有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北魏时有贾思勰,因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唐代,贾姓有两个人任宰相。一个是贾耽,一个是贾束,还有个学者贾彦,诗人贾岛,北宋有数学家叫贾宪,南宋有秘书郎知汉州贾伟,淮东制置使(兵马大元帅)、光禄大夫(二品官)、魏国公贾济川,户部侍郎、宰相贾秋壑,元代有个水利家叫贾鲁,明末有个鼓词作家吊贾凫西。
据2010年最新统计,按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排名中,贾姓居于第4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