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世系

1世 满,谥胡公,舜帝34代孙。原居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后迁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县之南),以住地妫为姓,姓妫名满。其父助周灭纣功高,武王以其长女太姬许配给满,并封满于陈地立国,是为陈国,建都宛丘。备为三恪,以奉舜祀。此后满公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这就是陈氏的肇源,陈国便是陈姓的发祥地。满公是陈国的始君,是陈氏得姓的开宗始祖。生于公元前1067年10月15日,卒于公元前1011年正月15日,在位十六年,享年56岁,葬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壕内,因城壕水注浸其址,故以铁固之,称为铁墓。妣姬氏生二子:犀羊(申)、皋羊(相)。

 

2世 犀羊,谥申公,袭陈侯,在位25年,卒于公元前986年。卒后传位于弟皋羊。妣蓟氏生一子:突。

 

皋羊,谥相公,又名林,继兄位,袭陈侯,在位47年,卒于公元前939年,嗣失传,卒后由申公子突继位。

 

3世 突,谥孝公,又名仁,继叔相公位袭陈侯,在位34年,卒于公元前905年。妣宋氏生一子:圉戎。

 

4世 圉戎,谥慎公,又名钊。在位50年,卒于周厉王廿四年(公元前855年)。妣周氏、继妣翟氏生一子:宁。

 

5世 宁,谥幽公,又名苌,在位23年,卒于周共和十年(公元前832年)。妣杞氏、继妣覃氏生一子:孝。

 

6世 孝,谥厘公,又名金木父。在位36年,卒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妣鲁氏、继妣刘氏生二子:灵、针。

 

7世 灵,谥武公,又名超,在位15年,卒于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81年)。妣齐氏生二子:说、燮。

 

8世 说,谥夷公,又名林熊。在位3年,卒于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传位于弟燮,妣胡氏生育不详。

 

燮,谥平公,又名元圭。在位23年,卒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5年)。妣曹氏生一子:圉。

 

9世 圉,谥文公,又名亹。在位10年,卒于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妣齐氏生一子:鲍(桓)、另姬蔡氏生一子:佗。

 

10世 鲍,谥桓公,在位38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妣吴氏生太子免、陈 厉公跃[子一:敬仲完]、蔡姬生庄公林、陈宣公杵臼。

 

佗,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其异母弟陈佗为夺王位,把太子免杀了而自立。但人心不服,又性好田猎,不恤国政,常到蔡国寻欢作乐。鲍公次子跃之母舅蔡桓侯命其弟蔡季带兵住陈境,俟佗出猎,擒而杀之。

 

11世 免,立为太子,未能即位,已被佗杀害。

 

跃,谥厉公。佗被蔡人杀后,立跃为君,是为厉公。(《史记》误将佗作厉公,是一大误会)。在位7年,卒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生子:完,字敬仲。

 

林,谥庄公。跃公卒后,由弟林继位,是为庄公,在位7年,卒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卒后由弟杵臼继位。

 

杵臼,谥宣公,继兄林公位,在位45年,卒于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生子:妣朱氏生一子御寇、宠妾嬖姬生款、子夏。

 

12世 御寇,太子御寇本为王位之继承人,但宣公宠妾嬖姬合谋杀了太子御寇,使自己之子款登上了王位。厉公之子完,素与御寇善,惧祸及己而奔齐,后改姓田,为田氏始祖。

 

款,谥穆公,名钦,继宣公位,在位16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妣郑氏生一子:朔。

 

子夏,夏征舒之祖父也。

 

13世 共公朔,谥共公。继父位,在位18年,卒于周顷王五年(公元前614年)妣许氏生一子:平国。

 

14世 平国,谥灵公,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99年,因辱夏征舒之母,被夏所杀,夏自称为陈侯。太子午逃难于晋。妣李氏生一子:午。

 

15世 午,谥成公,其父被夏征舒杀后,即奔晋避难。次年楚庄王发兵诛夏征舒,迎午回国继父位,在位30年,卒于周灵王三年(公元前569年)。妣晋氏生四子:溺、招、过、黄。

 

16世 溺,谥哀公,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34年,哀公病重,招与过共谋杀了太子偃师,,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杀招,反被招发兵囚禁,哀公惊闻,自缢身亡。元配郑姬生太子偃师、妾夏氏生公子留、妾蔡氏生公子胜。

 

招,招立留为陈君,偃师之子吴奔晋避祸,楚灵王闻之,派公子弃疾出兵伐陈,公子留惧而奔郑,招认为有机可乘,诈请过议事。过至,招命左右杀之,取其首级,直赴楚营。曰:"事为过所为,仗大王威,斩之以献,今留惧奔。陈无主,愿大王封之,勿为他姓所有。"时公子胜至,痛述真情。招见势不妙,遂窜逃越国。
 

17世 偃师,谥悼太子,溺公在世时已立太子。尚未即位,已被其叔司徒招与公子过杀害。妣张氏生一子:吴。

 

18世 吴,谥惠公,其父被招与过杀害而立留时,出奔晋国。楚灭陈后,弃疾自立为陈侯,长达五年,周景王十六年(公元529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登位,是为楚平王。平王初立,为求得各国的好感,做出姿态,从晋国接回偃师之子吴,复国为君,是为惠公。接父卒之年为建元,在位28年,卒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此时的陈国,已经疲惫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妣周氏生一子:柳。

 

19世 柳,谥怀公,继父位,在位4年,卒于周敬王十八年(公元前502年)。妣林氏生一子:越(愍、闵)。

 

20世 越,谥闵公,继父位,在位23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是年楚惠王伐陈,杀闵公,亡陈国。妣卫氏生二子:衍、全温。

 

五、陈氏户牖衍公世系

 

21世 衍,楚惠王灭陈杀闵公时,衍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避居阳武户牖(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卒于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妣朱氏生二子:琏、玙。

 

全温,避祸奔晋,仕魏,为浚仪大夫,邑浚仪,别号陈留。妣生一子:班。

 

22世 琏,仕齐为大夫,年50岁时,归奉宗祀。妣曾氏生一子:履辉。

 

23世 履辉,仕齐为上大夫。妣曾氏生一子:周昌。

 

24世 周昌,仕齐为上大夫,为官三年,民和事洽。康公倚之,卒于周显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47年)。妣钱氏生一子:裔。

 

25世 裔,又名最裔,妣房氏生二子:伯丕、仲丕。

 

26世 仲丕,仕秦,赠上大夫。卒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年)。妣邓氏生二子:从善、从吉。

 

27世 从善,仕秦,拜为上大夫。妣洪氏生二子:献章、德绍。

 

28世 德绍,赠侯爵。妣羊氏生一子:述。

 

29世 述,负大识量,清白传家,周亡秦兴之际,聚士讲学,结纳豪杰,人皆景仰。卒于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妣吴氏生二子:伯、平。

 

30世 平,字孺子,阳武户牖乡人,少时家贫,好读书,足智多谋,应变自如。辅助汉高祖,破楚灭秦,历任汉高祖、汉宣帝、汉文帝三朝丞相。封户牖侯,又封曲逆侯,世代相袭。卒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谥献侯。妣张氏生二子:原仁、原胜。

 

31世 原仁,字贾,袭父爵曲逆侯,伐胡有功,赠骠骑将军,守右北平,卒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妣柳氏生二子:子远、子逸。

 

32世 子远,字恢,袭父爵曲逆侯,伐胡有功赠骠骑将军。妣谢氏生二子:河、澄。

 

33世 澄,因兄陈河之累,爵禄全失。妣江氏生二子:万年、与京。

 

34世 与京,汉宣帝元年(公元前73年),拜员外郎。妣余氏生一子:考。

 

35世 考,汉元帝二年,石显上疏复议先朝臣子功罪,考是与京之子,亦被收捕,家计因之一空。并从阳武徙居山东山阳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妣廖氏生一子:汤。

 

36世 汤,字子功,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得富平侯张勃赏识,推荐为郎,后官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作乱,公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奉命领兵出征,几经征战,斩郅支单于及王室以内千余人,大获全胜,使西域臣服汉朝,立下汗马功劳。汉元帝封汤官爵为关内侯,妣封关内夫人,长子冯为破胡侯、次子勋为讨狄侯。公元元年,汤公卒于长安。妣余氏生二子:冯、勋。

 

37世 冯,从父西征,立大功,封破胡侯。妣胡氏生二子:咸、晟。

 

38世 晟,官豫章太守。妣灵氏生一子:会可。

 

39世 会可,官豫章太守。妣雷氏生一子:珍。

 

40世 珍,官拜司棣校尉,卒于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妣鲍氏生一子生子:嗣。

 

41世 嗣,妣卢氏生一子:翔。

 

42世 翔,字子麟,拜侍卸史大夫,迁定镶太守,又拜议郎,迁扬州刺史,补卸史中丞,以孝廉闻远近,德高望重,驰名江南,时称"江南八贤",翔高居首,由瑕丘移居颍川。妣邱氏生三子:窬、邃、实。
 

陈氏颍川实公世系

 

43世 实,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人,(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汉桓帝时为太丘长,名顷天下,受朝野敬重,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陈实、陈纪、陈谌父子三人号称"三君"。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卒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享年84岁,妣荀氏生六子:纪、夔、洽、谌、休[信]、光。
 

44世 纪,字符方,仕汉,官至太仆尚书,大鸿胪寺卿。与弟季方贤才齐名。父子共着高名,时号"三君"。妣温、张、杨氏生一子:群。
 

45世 群,字长文,仕魏,任镇国大将军。司空尚书。立九品官人法,任魏文帝宰相,封颍阴侯。妣单氏生一子:泰,继妣刘氏生一子:训。

 

46世 泰,字伯玄,任魏征西大将军,都督,护凉将军,魏明帝宰相。谥穆侯,并赠司空。妣李氏生二子:诉、准。

 

47世 准,字承道,仕晋,官飞虎将军,擢太尉中书郎。妣龙氏(无出)、张氏生二子:淮、匡(津)。

 

48世 匡,仕晋,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中书令。妣张氏生二子:世逵、世达。

 

49世 世达,字廷忠,又作显达,晋永嘉中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任长城县令。(今浙江长兴县),妣江氏生二子:康、雄。

 

50世 康,字康之,仕晋,官拜尚书令,丞相掾。妣刘氏(无出),继妣赵氏生一子:英。续妣李氏无出。

 

51世 英,字时亨,又字文郁,仕晋,盱眙太守,政声洋溢。妣王氏,生一子:公弼。

 

52世 公弼,字伯辅,仕晋。官至尚书郎。妣生子:鼎。

 

53世 鼎,字符用,仕晋,任步兵校尉,才智俱优。妣李氏生三子:安、定、宁。

 

54世 安,字一德,仕晋,为散骑侍郎。妣吕氏生三子:高、太、洪。

 

55世 高,字伯真,仕晋,为散骑侍郎。妣唐氏生一子:咏(咏)。

 

56世 咏,官任淮安县令,德政俱美,士民思之。妣羌氏生一子:猛。

 

57世 猛,官任安成太守,升吏部尚书。妣张氏生二子:道巨、道卿。

 

58世 道巨,字夔,号竹隐,仕梁,官至太常侍卿。妣张氏生三子:文赞、文辅、文英。

 

59世 文赞,号瑞陵,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官侍中郎,卒于梁武帝八年(公元527年)。寿享受岁,葬长安西北五里,追谥为景文皇帝,庙号太祖,霸先登帝位时追封为太上皇。尊董氏为安皇后(慈训太后)。妣董氏生三子:谈先、霸先、休先。

 

陈氏陈朝谈先世系

 

60世 谈先,又作道谈、霸始,字成国,仕梁,梁武帝时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叛变时为保护皇宫中流矢而身亡。武帝即位后追封为侍中使持节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刺史。封义兴郡公,谥昭烈。妣王氏,封贵妃生二子:蒨、顼。

 

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今浙江长兴)。生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于公元557年建立陈朝,都设建康,称陈武帝,改年号永定。卒于公元559年。

 

61世 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生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受封安成王,为人宽宏大度,敏达轩昂,有勇力,善骑射。累官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556年受尚书令。废帝即位后,任司徒,进号大将军录尚书,督中外诸军事。557年进位太傅领司徒。于568年登帝位,是为宣帝,年号太建,在位14年,。卒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享年53岁,立长子叔宝为太子。后、妃、妾22位生子42男,封王31名。(3人早折,8人年幼未封王。)

 

62世 叔明,字子昭,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生,陈宣帝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封宜都王,授空惠将军置左史,累迁中郎将、东扬州刺史、轻车将军卫尉卿。581年出为持节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侍翌将军。586年,进号安右将军。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避隋乱入闽仙游县。后归隋召入为鸿胪少卿。妣万、孙、赵氏生八子:志高、志能、志亮、志铉、志龙、志熙、志静、志范。(万、赵无出)

 

63世 志高,字玉瑛,生子二:德、才。

 

64世志高 -----------79世邦植(陈胡公1世至邦植公79世)------93世温华【邦植公1世至陈温华公15世 】(横坑 温华公衍淑公派顺甫公位系传十五世祖系传详见【邦植公】总系图 );【94世 陈淑(元)人】即宗显(顯)之子(见嘉庆25年重修谱内)娶袁氏生有二子;【95世 陈康(仁)八】娶乔氏生有一子;【96世 陈时(厚)夏】娶林氏生有一子;

 

【97世陈基(泽)立】娶何氏生有二子即焕升、焕周;【98世陈焕(淳)升】娶杨氏生有三子(即招超、招安、招智),葬于山凹岭边;【99世陈招(进)超】娶蓝氏生有一子;【100世陈清(游)郎】娶徐氏生有二子(即继宝、文龙;【101世陈继(通)宝】娶萧氏生有一子(即元亨);【102世陈元(达)亨】娶周氏生有二子(即富孙、继孙);【103世陈富(远)孙】娶鲍氏生有四子有四子(即耀生、午生、耀贞、耀和);【104世陈午(承)生】康熙26年1687-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娶詹氏生有三子(即观五、观六、观七)

 

【105世陈观(梁)七】雍正4年1726 -1800,娶彭氏生有二子(即文旺、文龙);【106世陈文(颖)旺】1768-1844,娶彭氏生有五子(即显(顯)荣、显华、显应、显篪(chi)、显劝;【107世陈显(川)荣】出生于嘉庆戊午年,娶范氏生有二子(即【儒增】娶安氏生有四子即衍照、衍金、衍财、衍棠)、【儒亮】;【108世陈儒(浩)亮】娶彭氏生有一子衍恭、续娶徐氏生有二子衍元、衍梁生有二子(即知琳、知球);【109世陈(衍)元】生于同治丙寅年1866--?娶刘氏生有二子(即知全、知富1892--?);【110世陈(知)全】1889--?娶黄氏生有【陈源通1910--199?】、【陈源达1912--1943】、【陈源远】、【陈源道1917--?】、【陈清娇1922--?】、【陈源盛1927--?】【111世陈源达】【112世陈远?】【113世陈崇?】【114世陈(邑)?】---【115世陈丕-?】-【116世陈基?】--【117世陈庆?】--【118世陈泽?】、、、、、、
0.0881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