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叔敖碑:
立于公元十六年的孙叔敖碑,记述了孙叔敖之后的十多代孙氏族众的发展繁衍情况,共涉及孙叔敖后人二十多位。孙叔敖碑也可称得上一部石刻的家谱。这部石刻家谱反映了孙氏发展的一个断面,可以确认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孙氏家谱。
据《三国会要》记载,孙吴政权设立过宗正卿,掌握皇家的家谱《玉谍》。遗憾的是这部《玉谍》未能留存于今,仅能从当时的史籍上见其名而已。
2.介绍:
孙氏家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孙氏家谱。《新唐书》载有南朝贾希镜所著的《孙氏谱记》十五卷,也许是能够见其名的最早的以“谱”命名的孙氏家谱。唐宋两代孙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家谱文献。
自宋元以后,平民家族修谱之风开始盛行,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今天能看到的孙氏族谱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编修的。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孙氏族谱总数四百种左右,其出地以江、浙、皖、闽四省之家谱为多。
山东鄄城《孙氏族谱》发现于山东鄄城红船镇孙老家村,该谱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部奉孙膑为家族先祖的孙氏家谱。修纂于清光绪年间,现有部分残缺。它奉孙膑为家族始祖,完整记载了孙膑至清朝六十五世孙的繁衍、迁徙及分布状况;它还明确记载孙膑原名叫孙伯灵,受膑刑后改名为孙膑。
江西《宁都城南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是一部记载孙中山先生上世源流的家谱。修撰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记载了孙中山的先祖孙(言利)生平事迹及孙氏家族繁衍、迁徙、分布等情况。你知道吗,孙中山先生的祖先是从福建龙岩莲花村迁移到广州番禺……
广东中坝《孙氏族谱》是一部记载孙中山先生近代家世的家谱。卷首载有清雍正十年(公元1730年)孙继周所作谱序,详细记述了孙氏的迁徙过程,记载人物世系与《宁都孙氏族谱》记载人物世系完全衔接。
浙江宁海县樟树孙氏宗谱,四卷,(清)孙亦周主修,裕後堂钞本1册平装。 始祖:参见134。始迁祖:得遇,功棐子,扶父柩返乡,途经宁海县石屏山,定居於樟树村(今属西店镇)。世系修录至第三十四世,排行字为有。本支派排行字自二十八世起:明正元士奕世有光振宗兆启永锡其昌诗书继後忠孝传家言坊可表品行可嘉。卷一:谱序;卷二:世系、世传;卷三:世泽、世德、世福;卷四:世藻。 收藏单位: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老年协会。
浙江鄞县甬北孙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孙柳馨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裕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书名据版心、书签、书名页题,二修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邑甬北乐安孙氏首修宗谱,(民国)孙馨蓥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裕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九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慈溪糌村孙氏家乘四卷,首一卷,(民国)孙明经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桝村孙氏家乘四卷,首一卷,(民国)孙石如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慈溪乐安厩山孙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敦丘堂木刻活字印本,仅残存五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慈溪县文物管理局。
四川开江孙氏族谱六卷,(民国)孙繇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开江县城厢镇。
四川宣汉孙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昆池区法庭。
四川阳川孙氏留川世系方谱两卷,(民国)孙兆耘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华阳孙氏家乘四卷,(清)孙筠竹修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注:清乾隆二十五年创修。扉页题(重修孙氏家乘),版心题《华阳孙氏宗谱》。
四川阳川孙氏留川世系分谱两卷,(民国)孙兆耘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