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方”指一块好地方,这里是吉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而“吉光”则指上古时的一个吉姓部族(部族即“部落氏族”的简称,下同),他们生活在“吉方”这块地方,并以“吉光神马”为部族的图腾。吉方、吉光与吉姓故事的具体内容如下:
上古之时,在山西——陕西的黄河沿岸有个地方叫“吉方”,吉世芳先生已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了吉方的具体位置和区域范围。按《山海经》、《抱朴子》等古代文献之说,在吉方这块地方曾经生活、蕃衍着一个从事狩猎的部族,族人特别善于捕捉猛烈的野马;由于他们狩猎的经验丰富,捕杀猎物的本领高超,因而食用自给有余,族人就将所捕捉到的活野马驯养成来似飙风、去如闪电的骏马,并命其名曰“吉光神马”。于是,后人就将这个上古的狩猎部族称之为吉光部族。
吉光部族人以“神马”为图腾,其图腾符号就是“吉光”,该部族的首领(酋长)也被称之为“吉光”。我们都知道有“吉光片羽”这句成语,其中“吉光”二字就指的是神马或神兽。
吉光部族人不仅学会了驯野马,还最早发明了交通工具——船和车。他们锯砍下参天大树,用大树的木材制作出木船和木车,并用驯养的骏马来拉车。由此可见,吉光部族人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按《姓源》之说,吉方之地吉光部族的后裔,到商代之时已发展成为一个侯爵方国,名叫“吉国”,国人以“吉”为姓。传说商纣王的太师闻仲有个门将叫吉立,这个吉立可能就是吉国人。后来,吉国被其他诸侯国所兼并,该国的吉氏后裔要么继续在这里居住,要么迁居到其他地方去了。到了隋代,这里是吉昌县,唐代改为吉乡县,金代又升为吉州,如今则是山西省的吉县;在吉县之北有吉山,再往北是永和县,在永和县东北35里处则有佶北山,这些地名都与吉姓相关联。正因如此,今人公认吉县是中华吉姓的发源地。
2、吉光是黄帝的第六代孙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今人考证后认为:《山海经·海内经》中所说的“帝俊”泛指上古帝王,有时指黄帝,有时指少昊(少皞),有时指帝舜,有时指帝喾等。上述一段中所说的“帝俊”,指的是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