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 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夏 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
阳翟河南禹县
  商 前1600—前1046河南商丘
河南安阳
  商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东周前770—前256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①前475—前221 
  秦 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9—23  王莽
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220—265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221—263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222—280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南朝十六国③304—439   
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河南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
东魏534—550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557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 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 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
 十国
后梁907—923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十国④902—979———— 
  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
  辽 916—1125⑤皇都辽宁太祖耶律阿保机
(上京)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景宗李元昊
  金 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北京海陵王完颜亮
开封河南开封金宣宗完颜珣
  元 1271—1368⑥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 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 1644—1911北京北京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
 民国
 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 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 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 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 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7] 

  徐姓汉字演变徐姓汉字演变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7]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徐姓书籍徐姓书籍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7] 

  

姓氏文化

  编辑

  

郡望堂号

  东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琅邪郡 [8] 

  总堂号:东海堂

  分堂号:圣交堂,麦饭堂,敦睦堂,世德堂,存桂堂,垂裕堂,追远堂,崇雅堂,礼耕堂,惇王堂,怀德堂,雍肃堂,南陵堂,五云堂,五凤堂,中山堂,文苑堂,正伦堂,正谊堂,世禄堂,世德堂,古十笏堂,本仁堂,立本堂,永春堂,永思堂,永绥堂,存桂堂,光裕堂,孝思堂,孝伦堂,志读堂,位思堂,孚受堂,迎恩堂,奉先堂,忠亮堂,固本堂,南州堂,南陔堂,持敬堂,思本堂,衍庆堂,叙伦堂,伦叙堂,徐西墅公生祠,纯嘏堂,教忠堂,萃裕堂,崇本堂,崇敬堂,崇德堂,惇叙堂,惇睦堂,报本堂,敬爱堂,景高堂,顺德堂,集贤堂,敦本堂,敦伦堂,敦睦堂,敦礼堂,善风堂,寿岂堂,聚顺堂,种德堂,肇修堂,宁寿堂,维新堂,赐书堂,锄经堂,馀庆堂,燕诒堂,树德堂,泽馨堂,鸿绪堂,双石堂,继志堂,继述堂,显承堂(共83个) [9] 

  

0.0906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