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潘仝之父潘从源,是福建省汀州三洲潘坊人氏,担任江西吉州教谕。他熟读诗书,尤精堪舆之术。留下“有缘得地,以死求发”的传说,据说,担任江西吉州教谕的潘从源卸任还乡时,途经五里隘,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潘从源于是让家人驱牛食禾,和当地农民发生争执,后舍身自缢。其子潘仝遵照父亲嘱咐,与当地农民交涉,将潘从源葬入了这块风水宝地。潘仝还乡后,参加科举,一举得中状元。钦点为广州观察推官、升至内阁大学士。潘从源丁财颇盛,遍及江南各省,均尊潘从源墓为祖地,故名“状元家山”。
“状元家山”位于江西省兴国和万安县交界的界山五里隘的兴国一侧,距兴国县城约40公里,沿石级上山约100米抵达墓地,墓地再登山100米是兴国和万安两县交界的五里隘。状元家山在一个小山窝内,墓前10米左右即是陡坡,墓后也是陡坡,故在山下看不见墓。这个位置是非常符合风水“藏风聚气”的原则。站在墓前,视野极为开阔,后面的靠山如圈椅状,两边的山坡成自然砂手,山下是的一块盆地,两条河汇合,呈半圆形流过墓前,属典型的“玉带缠腰”格局。但见两股河水涌来,不见河水流走,风水术语叫“双江汇秀”。两水交汇处过去形成了一座潭,叫狮子潭,现在正在建一座小水电站,将会形成一个约200亩的湖,届时更成为一个“金盆聚水”的局面。墓地的右边一座逶迤险峻的山峰插过来,象一面面展开的旗帜,叫令旗峰。主后代将帅云集。实际上潘从源之孙潘任就是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墓前的案山重重拔起,数峰交错呈笔架形,第四重山顶方形,是个纱帽形,主后代文星荟聚。
状元家山的龙脉从海拔1152米的天湖山曲折而来,是兴国、万安、泰和三县交界的大山,气势雄伟。墓地是辛山乙向,辛酉分金。墓穴是一个“渔翁撒网”形。墓前两侧立了4根2米高的红石华表,正面刻有两副对联曰:“从中牟播环宇后裔当思祖德,源荥阳肇根基前贤历建丰功”、“狮子潭凤击蛟腾一堂瑞霭荣花萼,五里隘龙蟠虎踞万丈文光射斗牛”。前联嵌入了墓主“从源”的名讳。并说明了潘氏起源于中牟,得名于荥阳的典故。后联说明墓地位于五里隘下狮子潭前的地理位置。墓门正中墓碑文曰:“宋始祖诰封监察御史升秘书阁大学士潘公讳从源字智河妣戴氏老太夫人 佳城”。墓顶上是“状元家山”四个大字,墓侧还有重修的简介和捐资碑文。
“状元家山”正是是宋大学士潘仝的父亲潘从源夫妇的墓,据潘氏族谱记载和有关专家考究,潘氏墓是客家中原南迁的重要实物见证。
白发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明·无名氏《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金谷俊游
当时西晋开国第一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贾谧权势滔天,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皆附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参与。这二十四个人占了当时文坛的十分之七。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诗,故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19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洛阳之河阳县金谷别墅设宴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后人王羲之效仿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是酒宴上罚酒的鼻祖。
掷果盈车
典出: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释义:
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望尘而拜
典出:
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释义: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典故:
西晋时, 潘岳诗赋写得很好, 文辞华丽, 才名冠世, 与陆机齐名, 后人称两人为“潘陆”。
当时, 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痴呆皇帝, 大权掌握在皇后贾南风手里。贾皇后大树亲党, 委任她父亲贾充的外孙、后入继为贾充孙子的贾谧为散骑常侍、后军将军, 于是贾谧成为一个权势熏天的人物。
潘岳趋炎附势, 投靠贾谧。他和著名的大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贾谧。他们每次在路上望到车辆扬起的尘土, 就把自己的车停在路的左边, 望尘叩拜。贾谧便通过贾皇后, 任命潘岳为著作郎、散骑侍郎, 最后还做了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的母亲对儿子的行为很有看法,几次训斥说“: 你现在做了给事黄门侍郎,也应该知足了。为什么要这样阿谀权贵, 奔走不休呢?”但是, 潘岳不听母亲的劝告, 依旧是看到贾谧的车子便望尘而拜。贾后专权10 年后, 西晋王朝发生了“ 八王之乱”。贾后和贾谧都被赵王司马伦杀死。赵王伦的亲信、中书令孙秀曾是潘岳府中的书吏, 遭到过潘岳的鞭打。孙秀见潘岳失去了靠山, 便趁机报复, 诬指潘岳为乱党, 判了他死刑。临刑前, 潘岳与母亲诀别, 才痛悔自己没有听从母亲的教诲。
释义:
晋潘岳任河阳 (今河南省孟县西)县令,于一县遍种桃李,传为美谈。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用作咏花之词,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
典源: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春赋〉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九〈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