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公元前169年),沛(今江苏沛县)人,祖籍卷县(今河南原阳),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但不久,即因不胜任去职,左丞相陈平独任丞相。次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罢相,太尉灌婴接任丞相。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周勃,其先世为三川郡卷县(今原阳县师寨镇磁固堤村)人,后徙沛郡,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同为丰县人)。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后来又做了拉强弓的勇士。周勃出身贫苦,定居沛县后,因距邑城较近,故青年时期以芦苇编织苇箔、蚕具营生,间或为人婚丧嫁娶之时充当吹鼓手维持生计。但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周勃,以材官(训练步兵的低级武宫)从高祖,战功居多。高后时,勃与陈平议诛诸吕,迎代王即位,封绛候。就国卒,谥武侯。”
反秦战事
高祖在做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胡陵,取下方与。方与反叛,高祖和他们交战,打退敌军;又进攻丰县,在砀县东边攻打秦军,而后回军到达留县和萧县;又进攻砀县,攻克。
夺取下邑时,周勃最先登城。高祖赐给他五大夫爵位。汉军攻打蒙邑、虞县,又夺取了。楚军袭击章邯的战车骑兵,周勃又立了下等功。接着平定魏地。攻打爰戚、束缗县,一直攻到栗县,全都夺取了。汉军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上城池;在东阿之下进击秦军,打败了他们;追赶到濮阳,夺取甄城。楚军攻打都关、定陶,袭取了宛朐,俘获了单父县令。
汉军在夜间袭取临济,攻打寿张,以此前进到达卷县,攻破城池。在雍丘城下进击李由军队。汉军攻打开封,周勃的军队先到城下的最多。后来章邯打败了项梁军队并杀死了项梁,沛公与项羽领兵东去到达砀县。高祖自从在沛县起兵到返回赐县,一共是一年零两个月。楚怀王封沛公为安武侯,任命他为赐郡郡长。沛公拜周勃为虎贲令,周勃以虎贲令的身份跟随沛公平定魏地。
楚军在城武攻打束郡尉的军队,打败了敌军;进击王离军队,打败了他们;攻打长社县,周勃最先登上城池;攻打颖阳、缑氏,切断黄河渡口;在尸乡北边进击赵贲军队,往南攻打南阳郡守吕崎,攻破武关、蛲关;在蓝田击破秦军,到达咸阳,灭亡秦王朝。
楚汉相争
项羽到达咸阳,封刘邦为汉王。刘邦赐周勃为武威侯。他跟随刘邦进入汉中,刘邦拜他为将军。
刘邦回军平定三秦,到达秦地后,刘邦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汉军攻打槐里、好畴时,周勃立了上等功。汉军进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周勃又立了上等功。汉军北去攻打漆县;进击章平、姚印的军队;往西平定沂县;回军取下郧城、频阳;在废丘围攻章邯;攻破西县县丞的军队;进击盗巴军队,打败敌军;攻打上邹;往东把守崤关;转过来进击项籍;攻打曲逆,周勃立了上等功。回军把守敖仓,追击项籍。
项籍死后,汉军乘势往东平定楚地泗水和东海郡,共得二十二个县。回军把守雒阳、梁阳。刘邦把钟离县赐给周勃和颖阴侯灌婴,作为他们共有的食邑。
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刘邦讨伐反叛者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打败了叛军。周勃率领士兵在驰道上阻击叛军,功劳最多。刘邦赐给周勃列侯的爵位,分剖信符,让周勃的爵位世世代代不断绝。把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周勃的食邑,号称绛侯。
削平叛乱
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刘邦攻打反叛的韩王信于代地,降服了霍人县;向前进军到达武泉,攻打胡人骑兵,在武泉北边打败胡人骑兵;又转过来在铜千攻打韩信的军队,打败了他们。
回军,降服了太原的六座城池;在晋阳城下攻打韩信的军队和胡人骑兵,都打败了他们,夺取晋阳;后来在碧石进攻韩信军队,打败了他们,往北追击八十里;回师攻打楼烦的三座城,乘机进击胡人骑军于平城之下,周勃率领的士卒在驰道阻击敌军,功劳最多。周勃升为太尉。
汉军进击陈豨,在马邑屠城。周勃所率领的士卒斩杀了陈豨的将军乘马绋;在楼烦进击韩信、陈豨、赵利的军队,打败了他们。周勃俘获了陈豨的将领宋最、雁门守将困。趁势转攻并俘获云中的守将遨、丞相箕肆、将领勋。平定雁门郡十七个县,云中郡十二个县。乘势又进击陈豨于灵丘,打败敌军,斩首陈豨,俘获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代郡九个县。
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以相国身份取代樊哙率领军队,攻下蓟县,俘获燕王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灭浑都县;在上兰打败燕王卢绾的军队,又在沮阳再击破卢绾的军队。追赶叛军到达长城,平定上谷十二个县,右北平郡的十六个县,辽西、辽东二十九个县,渔阳郡的二十二个县。周勃功劳是第一的:他随从刘邦共俘获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和二千石的官吏各三人;另外他还打败两支军队,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获丞相、大将各一人。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敦厚,刘邦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学,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而责令他们说:“赶快对我说吧。”他朴实无文就是这个样子。
削平诸吕
周勃平定燕国以后就回军了,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身份侍奉汉惠帝刘盈。 孝惠帝六年,设置太尉官职,任命周勃做太尉。十年后,吕后逝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相国,把持汉朝大权,想危害刘氏。周勃是太尉,不得进入军营之门。陈平是丞相,不能够处理政务。这时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诸吕而拥立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
两度拜相
汉文帝已经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道:“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周勃恐惧,也自感危险,就向皇上谢罪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上同意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又任命周勃为丞相。十个多月后,汉文帝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周勃于是被免去丞相职务,前往封国。
晚年生活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畏惧被诛,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此后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皇上就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处理,于是捕捉周勃治罪。
周勃恐惧,不知怎样答辩。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两黄金送给狱吏,狱吏就在牍板背面写上字示意他说:“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公主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证。
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汉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绛侯出狱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周勃又回到封国。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历史评价
刘邦:“安刘氏者必勃也。”
司马迁:“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班固:“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何其盛也!”“ 懿懿太尉,敦厚朴诚。辅翼受命,应节御营。历位卿相,士国兼并。见危致命,社稷以寍。”
陆机:“安国违亲,悠悠我思。依依哲母,既明且慈。引身伏剑,永言固之。淑人君子,实邦之基。义形于色,愤发于辞。主亡与亡,末命是期。绛侯质木,多略寡言。曾是忠勇,惟帝攸叹。云惊灵丘,景逸上兰。平代禽豨,奄有燕韩。宁乱以武,毙吕以权。涤秽紫宫,徵帝太原。实惟太尉,刘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勋耀上代,身终下藩。”
姚信、士纬:“周勃之勋,不如霍光,此前史所载,较然可见,而以勃功大於光,意窃不安,何者,勃本高帝大臣,官尊势显,众所归向,居太尉位,拥兵百万,既有陈平王陵之力。又有朱虚诸王之援,郦其游说,以谲诸吕,因众之心,易以济事,若霍光者,以仓卒之际,受寄讬之任,辅弼幼主,天下晏然,遇燕王上官之乱,诛除凶逆,以靖王室,废昌邑,立宣帝,任汉家之重,隆中兴之祚,参赞伊周,为汉贤相,推验事效,优劣明矣。”
司马贞:“绛侯佐汉,质厚敦笃。始击砀东,亦围尸北。所攻必取,所讨咸克。陈豨伏诛,臧荼破国。事居送往,推功伏德。列侯还第,太尉下狱。继相条侯,绍封平曲。惜哉贤将,父子代辱!”
崔致远:“谓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绛灌亦一时俊杰,关张非累世勋庸,镂姓名於金鼎玉锺,饰仪形於云台烟阁,永言尽美,孰敢争先?”
陈元靓:“伟哉绛侯,功臣莫俦。明诚贯日,劲气横秋。中涓事汉,右相安刘。性直不挠,木强弗柔。吕宗尽翦,尧绪延休。归尊代邸,方显谟谋。”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左丞相绛侯周勃”。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勃。
周苛(?—公元前203年),秦汉时期沛县人。周昌的堂兄。秦朝时是泗水郡的小官,刘邦起义后开始跟随刘邦,并随刘邦入了关中,推翻秦朝。刘邦被封汉王后,封周苛为御史大夫。汉四年,守荥阳,斩魏王豹。后项羽攻破了荥阳,宁死不屈,被烹杀。前202年追封高景侯,其子周成即位。
人物生平
周苛是沛县人,他和堂弟周昌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刘邦,刘邦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前203年(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刘邦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杀了魏豹。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因此,前201年(在高祖六年)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苛忠义可风,也被许多地方奉祀为城隍,如福建都城隍庙、海澄城隍庙。宋代林通《长乐图经》说:“(城隍)庙之神乃西汉御史周苛也。”《海澄县志》记载,明穆宗隆庆年间闽南海澄人民,奉祀周苛为海澄城隍。
历史评价
陆机:天地虽顺,王心有违。怀亲望楚,永言长悲。侯公伏轼,皇媪来归。是谓平国,宠命有辉。
周胤,生卒年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要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孙权原本没有答应,后来朱然和全琮又上书替他求情,孙权才许可,可是赦令未到周胤已经病死在庐陵。
人物生平
免官为民
周胤初任兴业都尉,娶吴国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爵都乡侯。后来周胤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郡。
众臣说情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已故将军周瑜之子周胤,过去受到主上夸赞表扬,被封为将军,他不能在享受优厚待遇时考虑如何立功报效朝廷,以至于放纵自己各种贪欲,招来罪罚。为臣们内心考虑到过去周瑜深受陛下宠信,在朝时是心腹重臣,出战时是得力良将,受命出军作战,总是亲临前线阵地,忠心耿耿,视死如归。故此能在乌林击败曹操,在郢都撵跑曹仁,显扬国家的威力和陛下的仁德,声震华夏,愚昧的荆蛮也无不归服。即使是周代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实在也不能超过他。能够打败敌人拯救国家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敬重他们的,故此汉高祖的封爵誓词有言:‘纵使黄河细如衣带,泰山小如条石,封国制度长存,永传子孙后代。’用丹砂书写誓词,举行隆重盟誓仪式,将誓词藏于祖庙,让它永远留存,要使功臣之后,世世代代相继,不仅其子其孙,而且传至久远的后人,报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勤恳真诚,以至极点,其意在于以此劝戒后人,使那些为国建功献身的臣子死而无悔。况且现今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被降为平民百姓,这就更加令人心伤。我们认为陛下处事英明,善于以古为鉴,能使消绝的封爵重新兴继,因此才为周胤求情,请求赦免他的罪过,归还他的兵卒,恢复他的爵位,使久未鸣叫的公鸡重新打鸣,使身负重罪的臣子重新得到报效立功的机会。”
孙权回答说:“我的心腹旧臣,与我协力共事,公瑾是其中之一,我对他确实忘不了。过去周胤年少,开初并无功劳,平白无故地掌有一支军队,封赏爵位任为将领,就是追念公瑾的功绩而恩赐他的后代。而周胤却倚仗这些,沉湎于酒色,为所欲为,前后数次警告劝喻他,而他依然故我。我与公瑾的友谊,与同你们二位一样,期望周胤有所作为的心意,岂有尽头之处?鉴于周胤罪恶过重,不宜于立刻还他官爵,而且还应让他受些苦难,使他自知痛改。如今你们二位诚恳地援引汉高祖的封爵誓词,我感到惭愧。虽然我德行不可与汉高祖并论,但还是想争取向他看齐,此事就是这样,故此未能采取你们的建议。作为公瑾的儿子,加上你们二位从中说情,如能改过的话,还有什么不好办的呢?”诸葛瑾、步骘的奏疏刚呈上去,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于是孙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正在这时周胤病死。
历史评价
诸葛瑾、步骘:“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孙权:“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人物简介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
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在文华殿受到崇祯帝召见,君臣二人密谈了很长时间,谈了什么,外人一概不知,后金入侵京师时,崇祯帝下诏拜周延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令其入阁参预机务,次年二月加太子太保头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同年九月升任首辅。
周延儒在担任首辅仅四个月后为温体仁所排挤,告病回乡,周延儒回乡后不久,温体仁因执政成绩不佳被罢免,接着张至发、薛国观先后执政,但是不仅不能挽回时局,反倒令形势愈加紧张,后金、农民军势力越发壮大,结果先后被罢免。在东林党人的影响下,崇祯帝遂下诏再次启用周延儒。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到达京城复任首辅。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关,周延儒自请视师,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崇祯帝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特进太师。后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
不久,崇祯帝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终年51岁。两个月后崇祯帝朱由检在同一时间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人物生平
年幼恃才
周延儒少年时很有名气,写得一手好文章,个性也比较张狂,流传在民间的传说众多。据说周延儒4岁的时候,由他祖父驮着他到街上去玩,见到长桥南堍有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石柱牌坊,就问:“徐阁老做了宰相把牌坊竖在这里,我今后做宰相,牌坊竖到哪里呢?”他祖父听了,忙说:“你年幼无知,不要胡说八道的!”便匆匆地离开了牌坊。据传从此周延儒真有点志气,再也不从徐阁老的牌坊下通过,宁愿绕道远行。
步入官场
万历四十年(1613年),乡试中举。
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三月,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时年21岁。连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周延儒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
天启年间,周延儒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司经局是个管理经籍的机构。不久,周延儒又升为掌理太子东宫事务的詹事府的副长官——少詹事。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设有与北京相同的衙门,也有翰林院。周延儒升为少詹事后,便以少詹事的官衔出掌南京翰林院。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驾崩,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帝接过的大明王朝是一个已极度腐朽、百孔千疮的烂摊子。面对吏治腐败、经济萧条、国库空虚、国内狼烟四起、边境狼烟四起的局面,年方17岁的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的状元,格外受崇祯帝的瞩目。于是,崇祯帝即位不久,便召周延儒回北京,授以礼部右侍郎的官位。此年,周延儒还只有35岁,却已有了14年官宦生涯。
得到重用
周延儒机智敏慧,分析问题透彻。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冬,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国库。
周延儒猜测崇祯帝的心思,独自进言道:“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崇祯帝问道:“你说怎么办?”延儒说,“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崇祯帝听了认为周延儒说得有道理。
过了几天,崇祯帝又问周延儒,他说:“粮饷以粟为最好,山海关不缺粟,唯缺银子罢了。士兵为什么闹事,其中必有内情,这无非是骄横的武官煽动闹事来威胁袁崇焕罢了。”崇祯帝听了周延儒的一番话,认为十分中肯。因为他原以为士兵哗变是边将对自己进行要挟而感到不安,听了周延儒的话则放宽了心。从此,崇祯帝对周延儒更为器重。
后来,大学士刘鸿训罢官,崇祯帝命廷臣推荐接替的人,大臣们认为延儒声望不够而未列入名单。当时被推荐的有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等11人。崇祯帝在名单上没有看到周延儒的名字,心中非常怀疑。后来温体仁揭发了钱谦益的隐私,周延儒亦在暗中协助。崇祯帝看了奏章大怒,立即罢了钱谦益的官,连同名单上推荐的人一个也不用。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崇祯帝在文华殿召见周延儒,谈了很长时间,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概不得知。后金入侵,京都有警,特拜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这年,周延儒才36岁。
宦海沉浮
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同年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为相。九月,拜周延儒为首辅。
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讨好皇帝。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高中状元,亦被劾为与周延儒有私。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慰藉,但心里不免多了许多疑问。崇祯六年,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六月,托病还乡,帝赐金银彩缎,派人护送回乡。温体仁当上了首辅,民谣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重新启用
温体仁办事专横,朝臣极为不满,在职五年罢相。接着张至发、薛国观等相继执政,朝政在他们的操纵下,更加腐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不但不能剿灭,相反呈日渐壮大之势;与后金兵作战,屡战屡败。崇祯九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定国号为“大清”,虎视关内。此时原周延儒主会试所取之士、东林党人张溥、马世奇等忧国甚切,对周延儒说:“恩公若再度为相,改弦易辙,可重得贤声。”那时,崇祯帝也很思念延儒。认为周延儒任首辅时,国内的情形要好些。
东林党人乘机对崇祯帝施加影响,于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降诏起用周延儒,九月到京,复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周延儒再次为相,任用东林党人,首请皇上同意,革除温体仁的弊政,免除战乱地区百姓所欠粮税,允许受灾地区百姓以夏麦代漕粮,赦免戌罪以下犯人,召回因进谏而被降职的朝官,起用有名望的朝臣,追赠已故大臣,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得以安宁,政绩卓著,朝野称贤。崇祯帝也更加器重他。
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一,崇祯帝受群臣朝贺,叫周延儒面向西站好,他本人东向揖拜周延儒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缺乏雄才大略,又不善指挥军事。农民军李自成攻打河南,张献忠攻打湖北、四川,天下大乱,周延儒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他重用的文选郎吴昌时等把持朝政,大臣非常不满,纷纷上奏,揭发吴昌时仗势弄权,周延儒很感不安。
谎报军情
崇祯十五年(1643年)十一月,清兵从墙子岭、青山口入关,京师戒严。清兵如入无人之境,明军一触即溃,清兵长驱直入,越京畿,入山东,进江苏,一直打到沭阳,沿途抢掠。直到第二年三月,才满载而归。清军北上,举朝震惊,京师再度戒严。崇祯帝恐慌万分,大学士吴甡方奉命办流寇,周延儒不得已,自请督率军旅。崇祯帝大喜,下诏褒奖,降手敕,把他比作召虎、裴度,赐章服、白金、文绮和上等好马4匹,拿出大批金帛让周延儒赏赐军人。
周延儒驻通州便不敢前往,他侦知清兵急于回归,意不再战,便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天天奏捷。崇祯帝见捷报频传,大喜,屡赐玺书褒扬。至四月清兵自退,周延儒凯旋而归。论功行赏,加周延儒太师、荫子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周延儒推辞太师之位,崇祯帝答应了。数日后,真相被揭露,崇祯帝大怒,下旨谕府部诸臣追究周延儒蒙蔽推诿之罪,周延儒见事情败露,席蒿待罪,自请流放戌边。崇祯帝仍旧下诏安慰,不久,崇祯帝听了众臣意见又复谕,“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周延儒于是回到京城。
流放赐死
事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周延儒。崇祯帝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十二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崇祯帝命人传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没其家。当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终年51岁。相隔两个月后,崇祯帝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形同预言对比。
周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日:“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一同狐狗之头。”
历史评价
《明史》:庄烈帝手除逆党,而周延儒、温体仁怀私植党,误国覆邦。南都末造,本无足言,马士英庸琐鄙夫,饕残恣恶。之数人者,内无阉尹可依,而外与群邪相比,罔恤国事,职为乱阶。
朱由检: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
王都:周延儒狡诈欺君、丧师辱国。
吴执御:揽权壅蔽,私其乡人,塘报章奏一字涉边疆盗贼,辄借军机密封,下部,明晨延臣摘发短长,他日败可以捷闻,功可以罪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