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宗谱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虽无某一组织倡议扶持,但这一活动在民间仍延续不衰,这种现象说明了宗谱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某些科技方面在近代虽先进与我,但在人文伦理上却远不能与我相比,他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根,而我中华民族却早在这个自由王国里翱翔了。
我族从元末由苏州阊门迁来淮阴,历时五百余年,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晚清之际有南清河支谱两部七卷存世。
民国27年(1938年)先辈诸公曾再次修谱历时两年徒步千里跋涉数县草谱将成不幸日寇侵华资料全部散失致事无果。
随着星移斗转人口日益增多,驻地不断迁徙,每有五服近亲互不识面;孙袭祖讳,三代共排一字,长晚失序,伦理紊乱等现象产生,这是有损中华民族文明风尚的。
当今幸喜光风霁月之日,百业具兴盛世之时,炎黄子孙在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族人倡议修谱,真乃适逢其时,近年来全国各地敬宗睦族而修谱已蔚然成风,都是为水源木本,上报先人之德,春露秋霜,上启后之思,我等亦于1989年元月,长次两房相聚决定纂修续谱,以统其系,族中老幼积极赞同离退休及在职者损资相助,经三年的努力,续谱即将问世。但此次修谱由于间隔太久,中间又经社会的多次劫难。可参考的文字实难找,能提供资料的老人相续辞世又加修谱者多为年老体弱之人,且经费又受限制,未能深入查访,致使一些支系应为地址不详未能写入续谱,实为憾事。
付印之前敬书数语以寄后秀,下次修谱请尽可能的考察补齐,勿效我等。文字粗俗,不堪言序,聊述其事以记之。
简介
周盛传(1833年—1885年),字薪如,晚号北海老农,安徽省肥西县农兴乡周老圩人,周盛波弟,排行第五。清咸丰年间,同兄盛华、盛波分领团练在紫蓬山等地对抗太平军,升千总。同治元年(1862年),随兄盛波加入淮军,任“盛字营”亲兵营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军,官至记名提督。同治四年(1865年),周盛传随曾国藩镇压捻军。攻占雉河集,以提督记名。1867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人物生平
光绪元年年(1875),李鸿章奉命兴修京、津水利。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亲自反复踏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提出以疏引河沟,开挖河渠、引淡排碱为主的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方案。光绪二年(1876年),调盛军于天津镇,移屯兴工。首先开挖南连运减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之后,又修两岸支河1条,横河6条,沟渠河渠密布成网,建桥闸50余座以备蓄水排涝,使淡水碱水不相掺混,开辟稻田6万余亩,并使沿河盐碱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垦田以百万计。光绪八年(1882年),周盛传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镇训练士卒。他对西洋后膛枪炮研究颇深,著《操枪章程》十二篇,成为淮军教课书。周盛传还上书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北洋武备学堂。
清史稿记载
周盛传,字薪如,盛波之弟。盛传偕诸兄集丁壮团练。咸丰三年,粤匪扰合肥,率百馀人击败之,擒贼目马千禄。五年,兄盛华阵亡,盛传与盛波分领团从,防战数有功,奖叙把总。十一年,赴援寿州,擢千总。
同治元年,盛波从李鸿章援江苏,盛传充亲兵营哨官,从克嘉定及战四江口,累擢游击。二年,回籍增募勇丁,会攻太仓,贼酋蔡元隆诈降,设伏狙击官军,盛传独严备,不为所挫。越数日,偕诸军一鼓克之,驻军双凤镇,为贼所围,连战三昼夜,破之,克昆山,赐号勋勇巴图鲁。攻江阴,毁东门贼营,城复,擢参将。迭战东亭镇、兴隆桥、鸭城桥、西仓,遂克无锡,功尤多,超擢以总兵记名。进攻常州,三年,进逼郡城南门,贼突出拒,盛传且战且筑营,贼屡抄后路,皆击退。登石桥督战,桥断堕水,又受炮伤,绝而复甦。越数日,裹创会攻,攀城先登。克常州,诏以总兵遇缺先行题奏,加提督衔。以抚标亲兵三营改为传字营,盛传始独领一军,移防溧阳。寻会铭军克广德州。
四年,调剿捻匪,偕兄盛波援雉河集,自睢宁、宿州转战而前。将至,捻酋任柱以马队突犯,盛传坚阵不动,出奇兵抄贼后,贼始却,会诸军夹击,贼溃走,以提督记名。移防归德。五年春,迭败贼於考城、钜野、城武、菏泽,诏嘉盛传兄弟苦战,同被珍赉。五月,偕盛波破牛洛红於亳州,洛红被创夜遁,道死。追贼扶沟、鄢陵、许州,扼防周家口。时以长围困贼,盛传筑贾鲁河长墙,檄调为游击之师,解柘城、罗山围。六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偕盛波蹙贼信阳谭家河,斩馘逾万。追贼入山东,至江北海州,捻匪大衰。是年冬,任柱、赖文光均就歼。
七年春,偕盛波渡河会剿张总愚,败贼於山东、直隶之间,守运河长墙。盛传伏炸炮於吴桥毛家庄,合马步逼贼入伏,炮发,贼尸蔽野。既而茌平合围,总愚走死,赐黄马褂。盛波乞假养亲,盛传代统全军,从李鸿章移师湖北。
九年,从鸿章赴陕西剿回匪,贼踞宜川山中,督军进剿,破之於河儿川、孔岩寨,分兵於宜、洛、鄜、延之间,以远势兜围,先后擒贼酋马志龙、戴得胜,北山悉平。
是年秋,鸿章移督直隶,疏调盛传率所部屯卫畿辅。十年,移屯青县马厂。十二年,兴修大沽北塘炮台,筑内外土城各一,大炮台三,环置小炮七十有一。兵房、药库、仓廒、义塾及城外沟、河、桥、牐悉备,以所部任其役,捐盛军欠饷以济工费。十三年九月,工竣,诏遇提督缺出先行简放。
时鸿章奉敕兴复京畿水利,盛传任津沽屯田事,履勘天津东南纵横百馀里,沮洳芜废,议疏潦、濬河渠,引淡涤咸,以变斥卤。光绪二年,调天津镇,移屯兴工,开南运减河,自靳官屯抵大沽海口,减河两岸各开支河一、横河六,沟浍河渠悉如法。建桥牐五十馀处,备蓄泄,使淡水咸水不相渗混,成稻田六万馀亩。滨河斥卤地沾水利,可垦以亿计。至六年工竣。
八年,擢湖南提督,仍留镇训练士卒,悉用西法,著《操枪章程》十二篇,军中以为法式。十年,丁母忧,命改署理,予假回籍治丧。盛传事亲孝,未几,以哀毁伤发卒,诏优恤,谥武壮,建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