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五失眠代末六十年代,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七十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间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我的姥爷发挥了带头作用,受到村民们的好评。
再一次拿起在书架里沉寂许久的红楼梦,我总会想起在祖父书房里的那个温暖的下午。
那天的阳光微融,有着熏人入睡的软,祖父就这么和我,躺在阳台的长椅上,静静地安详地,借着阳光,看着《三国演义》,祖父说:“现在的你还看不懂,等你长大了可要好好读呢,现在且听我细细为你讲讲里面的经典。”听着祖父的故事,和着温柔的光,悠悠然便已从正午至黄昏。小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奸诈,只懂得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大英雄,是不朽的传奇。
时光一晃,我已然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了,也能够听懂祖父的故事了,但书房里却不再有祖父躺椅看书的身影,只是堆积着成堆的经典文书,我几度想从中拿出几本作为我最近的精神食粮,在阳光融融里沉醉一个晌午,但繁重的作业,紧密的课程,已然剥夺了我品读他的权利,即使我竭力去读,零零散散的时间却让我很难以理解其中的情节,这一次看完,下一次又得重新看起。
因而当我看到中外名著“荣登”“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排列时,我深有感触:传统文化经典的颓靡,并不是经典的价值流失,它们的价值一直没有变,就像红楼梦,它好像我心中那不息的潜流,时常会在某个下午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勾起我阅读它的欲望,但快节奏的生活总是让我们无以停泊,况且经典文书的魅力总是深藏其中,只有深入阅读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显然,它们并不如当今各类阅读软件上的网络小说拥有开篇即直抵人心的诱惑力,而这,也正是快餐文化风靡的原因。
而快餐文化的风靡,网络小说的热潮澎湃,其实大多也蕴蓄着传统文化经典的潜流,那些很火的网络小说的作者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经典的传承者,在没有丰富阅读量的基础上,作者自然很难写出摄人心魄的文字,而在有丰富阅历的作者手里,他曾经读过的经典,便化为了笔底的涓涓文字,流入千万读者的心中。
因此,对于经典的传承,不单是要提高网络小说的创作门槛,还需要广大媒体的帮助,把经典变成易于接受易于流传的节目后搬上荧屏,《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小戏骨红楼梦》就是出色的典例。
当我再一次走进祖父的书房,那排列整齐的四大名著,依旧能勾起我阅读的欲望,就好比那湍流不息的潜流,时时都滋润着每一个读书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