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述唐
(1888—1920.11.23):河南省息县夏寨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早年留学日本,受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倚重。历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为推翻清王朝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浴血奋战,1914年7月,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为国为民,戎马一生,最后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孙中山得知他被害消息后,极为痛惜。
夏世厚
(1912— ):河南固始人,当为夏光庭(夏远)九世孙夏竦的后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交通队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团长。1946年中原突围时,在平汉路柳林车站和郧县南化塘战斗中,带领突击队冲杀,两战皆捷。后任鄂豫陕军区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纵队副旅长。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分区司令员,湖北省农林厅厅长、副省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顾委委员。
夏征农
(1904- ):江西新建镇坊(镇坊今属江西丰城)人,夏光庭(夏远)40世孙。金陵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左联。曾任新四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苏中公学校长、苏中建设大学副校长、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中共山东省委、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社联、文联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辞海》主编。是中顾委委员。
夏云杰
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1903年生,山东沂水人。家境贫寒,1926年3月逃荒到黑龙江汤原。以耕地为业,农闲季节到黑河金矿做临时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斗争的行列。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经过努力,将分散在汤原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员500余人组织起来,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夜袭汤原县城,给敌伪政权以沉重打击。夏云杰身先士卒,在作战中多次负伤,在部队中享有很高威望。中共满洲省委曾称赞汤原游击队是松花江下游地区“反日反满的唯一中心力量”。1934年10月任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领导游击队联合抗日义勇军共同作战,挫败日伪军冬季“讨伐”,创建汤原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1月所部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后,任军长,率部在汤旺河地区创建后方基地。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同年11月21日率部筹集给养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26日壮烈牺牲,时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