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家庙

11赵氏宗祠作为祭祀先祖、先贤,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场所,寄托了对先祖怀念!体现了对祖德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圣殿!也是血脉相连的象征!它是赵氏家族的瑰宝。

为传承家族遗产、弘扬赵氏文化,历时数月,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赵氏宗祠(注:如有描述错误请留言指正,同时欢迎所有宗亲在后台继续补充),送给所有宗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们大赵氏各地宗祠的风采:

海宴赵氏公祠

海宴赵氏公祠被称为祥光堂,在2012年4月奠基重修,剪彩当天预计有海内外赵氏3000多人参加。海宴赵氏在海街定居700多年历史。由南维而下广州,海宴赵氏一族几度迁徒方来到海宴定居。现海宴仍有赵氏1万多人,海外人数更甚。据当地老人称。由于交通不便,虽海宴这氏多以华侨为王要收人来源,海宴赵氏村落中并无洋楼。



越秀区赵家祠

我始建于清,后有维修。坐西朝东,五间三进,总面阔17.5米,总进深31.9米,建筑占地558.25平方米。硬山顶,锤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绿灰筒瓦。青砖、土坯砖砌墙(俗称“金包银”),红砂岩石脚,青砖铺地。在我的左侧隔青云巷有一间附属建筑。按其布局当为祠的书房厅,其木雕、灰塑皆较精致,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



宋代皇族祠堂赵氏宗祠

南宋后期,有称“太祖派”的宋太祖嫡氏后裔,避兵入漳,至华安丰山银塘村开基,其子孙即世代相传聚居于此。明万历壬寅(1602年)赵德懋建了崇本堂,即赵氏宗祠,宗祠坐西南向东北,面积750平方米。堂内今尚藏有自宋沿袭至清的《赵氏族谱》七部。



斗门南门村赵氏祠堂

斗门镇的南门村赵氏后代都是魏王赵匡美的后人,魏王是宋太祖和太宗的弟弟,没有当成皇帝,他的后代于南宋后期来到香山为县令,后代赵若梓在陆秀夫的建议下就在斗门南门村繁衍隐居保存王族血脉。

在南门村众多的古建筑中,赵氏祖祠菉猗堂最为令人瞩目。录猗堂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被称作赵氏祖祠,是魏王赵匡美的第15代后人赵隆以其曾祖父的别名“菉猗”立祠纪念,从1454年到1997年间曾几次重修。



路孔古镇赵氏宗祠

路孔赵氏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于乾隆九年“湖广填四川”来到了荣昌县路孔镇。 赵氏宗祠建于嘉庆初年,为三进四重堂之建筑,房屋建筑为木质川架穿斗、雕龙画栋。



衝刺趙氏宗祠



陕西赵代村赵氏宗祠

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建设
0.1194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