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家庙

   袁氏祖先是洪武二年(1370年) 入川,一行寿童共二十七人,距今有640多年的历史。据“雍睦堂”族人烂坝子袁光富收藏的《袁氏大坡族谱》记载,从入川第一代算起,老族谱记载了之前有一十六代无统一字辈,天字辈为17代。初来川时先人在黄金沟一石包上刻有袁姓家族的地界,族人聚居在黄金沟、乱次沟、陈李沟一带生息了三百多年。后为缅怀祖上,团结族人,兴清明会,选点大坡建袁家庙,撰写了袁氏族谱一本,编排了统一字辈,这期间又改庙为袁氏大坡宗祠,就是今大坡祠堂。袁氏大坡宗祠创建于1672年(康熙11年),到乾隆15年(1750年)基本建成,后多次集资修建,乾隆58年(1793年)形成规模。宗祠把每年二八月二十四日定为家族祭祀日。汝南袁氏族谱序国有历史,家有族谱,岁月难忘,铭刻记忆。袁氏祖先本系汝南,于洪武二年 (1370年) 由楚入川,一行寿童共二十七人,距今已有644年的历史。初入蜀时,先人在黄金沟等地石包上刻石为界,开荒拓地,主要聚居在黄金沟、乱次沟、陈李沟一带,繁衍生息了三百多年。康熙年间,为缅怀祖上,团结族人,兴清明会,选点大坡建袁家庙,撰写了袁氏族谱一本,编排了统一字辈共二十代,从入川第一代算起,之前有一十六代无统一字辈,天字辈为17代。这期间又改袁家庙为袁氏大坡宗祠,就是大坡祠堂(现已毁)。祠堂靠山面坝,堂前曲水环绕,文峰远映,频为雄腾后族袁氏大坡宗祠创建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基本建成,后多次集资修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形成规模,前后历经一百二十多年。宗祠把每年二、八月的二十四日定为家族祭祀日。辛巳三十年组织重修族谱,增编了四十辈。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消清明会,将大坡祠堂收为国有,用作学堂,直至完全毁损。公元二零零六年人民政府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提倡孝道祭扫。我宗祠即成立袁氏大坡宗祠理事会,联络各堂,恢复清明祭祖活动,并在理事会的主持下分别在定文镇、寿保乡大坡村、寿保乡邓坝村、敖家镇举办了清明祭祖活动。特别是二零一三年在敖家镇举办的清明活动参与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余人,充分展示了袁氏家族的强大凝聚力,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公元二零一四年五月。

0.0732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