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在邹平南部的白云山里,有一个小村叫任家峪,旁邻任家峪,有一座非常气派的避暑山庄,山庄占地十几亩,三进院落,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利用各种台阶、回廊以及隐门、过道巧妙地组合、分隔,每一个院落具有相对的独立完整性,房层用料和设计都十分考究。众多间房屋,有的高大庄重,有的小巧玲珑;有重门垂檐,又有廊厦月台,还有别具一格的引梯。即使经历若干岁月,有些已经倾圯颓废,但仍然让人感觉到豪华逼人。

这就是有清一代,名闻天下的巨富袁紫兰的避暑山庄。

整个长白山中有许许多多古代封建官僚修建的别墅、建筑等古迹,如明宰相刘鸿训家的八柱台、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家的夫于草堂、顾炎武的桑园别墅等,虽然都有些名气,但规模和气派都无法与袁紫兰的避暑山庄相比。

由袁紫兰开始,一直到清末,焦桥袁家豪富200余年。

袁氏家族中心人物袁紫兰及其孙袁守侗

袁紫兰的出生就很有传奇色彩。

袁紫兰之父叫袁云蒸,生活在长山县焦桥村小北门外,家境贫寒,靠贩卖粮食维持生计。其先祖本是直隶枣强人,明朝洪武年间,率领全家徙居此地,传至云蒸已是数世。袁云蒸娶妻徐氏,本村人氏,生子袁紫兰。传说,因家境贫寒,袁云蒸30余岁尚未娶妻。一日,他到本村徐财主家买粮,袒胸露乳,徐见他胸前七颗珠砂痣,分布酷似银河系的火熊星座,顿感惊奇。徐财主曾读周易、相书,迷信“怀揣北斗,必得贵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说法,便自作主张,将其千金小女嫁于云蒸为妻。世人莫知其秘,皆笑徐财主昏聩。1671年9月8日,云蒸之妻生下一子,因其生于东敞棚内,故取乳名“东棚子”,这便是袁紫兰。袁紫兰为焦桥袁家带来了福音。

也许应了相书上的话,袁云蒸后来果真富了。他广置田园,整修宅院,供子读书。给东棚子取学名为景芳,字兰馥,号紫兰。曲延庆所著《邹平通史》说,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以孝友著闻,14岁补县学生员。既冠,援例捐纳入国子监学习,期满授内阁中书。由于他做事精干,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又迁工部虞衡司郎中。后擢升为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调任右江道篆、思恩府知府。

任职期间,袁紫兰恪尽职守,政绩卓然。柳州是两广的大郡,大山中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族兵,他们经常煽动仇杀。袁紫兰抵任后,察访实情,制定措施,化解了官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柳州任职期满,袁紫兰被擢授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巡按平(阳)庆(阳)等地。 不久,其父去世,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又逢西部边

0.0824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