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刘氏起源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同姓之人皆为一个女祖先的后代;“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受“氏”的情况很复杂,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受“氏”的途径有三十二个。但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儿子创设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姓。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其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邪诸县人,后来迁居阳都,阳都有姓葛的,加上外地又搬去一些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就用“诸葛”来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的。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的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
不论以国为“氏”、以邑为“氏”,还是以官为“氏”,“氏”均为其身份的标志。因此说,“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明贵贱。“姓”是家庭血缘系统的标志,同一姓的人,可受不同的氏,受氏之后也可能一再改氏。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
中华刘氏源出我国北方,其族人最初聚居在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一带;其后由山东南部迁往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在最早的五代中,我先祖轩辕、帝喾、帝尧,均为中国历史上三皇[燧(suì)人氏、伏羲(xī)氏、神农氏]、五帝[轩辕、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帝尧、帝舜]中的三帝。
帝尧母陈锋氏(“陈锋”,古部落名),名庆都。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谥号。放勋封于陶,为陶氏;在当上天子之前又被封为唐侯,故号“陶唐氏”;即帝位后又立国号为唐,所以称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他清正廉洁,累德施仁,晚年不将帝位让于其子,而让位虞舜,开贤明君王“禅让”之始,被后世儒家称为明君的楷模。这就是所谓“尧子丹朱不肖,帝子源明(丹朱)封于‘刘’”,以邑为氏,递传夏代“累”之说。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刘氏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