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0.1431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