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一代英杰关羽被孙权杀害,关羽的神话传说开始出现,尤其在关羽家乡和他生活过的地方,广泛流传着关羽显灵护民的传说。 


“卓刀泉”的传说 

在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社区,居民都称“卓刀泉”的水特别甘甜。“卓刀泉”本是一口井,就在区园林局院内。慕名前去时,泉水好喝,还有段好听的故事。相传东汉末年,蜀将关羽带兵路过此地,烈日炎炎下官兵口渴难耐,走不动路,到处都未找到水源。当地人说,因一只白虎精为害,导致本来山青水秀的此地竟缺水少粮。正说着,那只白额虎张着血盆大口朝他们扑来。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金光一闪化成一条青龙,将白虎精降伏成了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关羽仰天长笑,以刀卓地,地下竟喷涌出一股清凉泉水,将士们蜂拥捧起痛饮。关羽又把刀伸进泉水,挥刀向后面的石头山洒去,那山瞬间变成郁郁葱葱的花果山。以后这眼泉就被取名为“卓刀泉”,山就叫做“伏虎山”。久而久之,“卓刀泉”就成了周围一带的地名。 史书记载,卓刀泉深约三丈,宋代因泉建寺庙,起名“御泉寺”,一度香火鼎盛。明代楚昭王修筑井台,写下“卓刀泉”三字。  

—— 摘自《长江网·完全武汉》


“万能神”的传说 

万能神为关羽,三国名将,山西解州常平村人,又称武圣人,与山东“文圣人”孔子并立。  

关羽在天上是天地爷。民间传说,很古时晋南不信佛,把佛头像用线缝在鞋底上,人一走路,脚印里正好印出一个佛头像。这件事让天皇玉帝知道了,勃然大怒,便命天地爷下凡火烧晋南。玉帝还要亲自在南门外观火。  

天地爷下凡后,变成一老者,想看看晋南人到底有多坏。却遇见一个妇女,领着两个孩子,大的背着,小的走着,小的走不动,一直哭。妇人还一直打小的,叫快走。天地爷一看晋南人不光不信佛,而且为人处事也不好。于是上前察问其故,妇人说:“你老不知,我背的大的,乃是我前房姐姐所生,小的是我亲生的,我如果弃大惯小,别人会说我不贤,我良心上也对不起死去的前房姐姐。”天地爷听她如此一说,深为感动,多么善良而贤惠的晋南人,怎么忍心把她们活活烧死。于是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对妇人说:“我是天上的天地爷,玉皇命我正月十五火烧你们晋南人,你们都是好人我不忍心。但玉皇还要在正月十五南天门观火,你快去让人们这一天放焰火,挂红灯,玉帝一看,知道是烧火了。”  

妇人回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顷刻传遍了晋南地方,大放焰火。这个习惯也流传全国各地。  

那天地爷救了晋南人之后刚刚交差,却被灶神多嘴多舌走漏了消息,玉帝知道后大怒,把天地爷推出南门斩首。  

天地爷被杀后,鲜血流到凡间地下(晋南解池南一带),鲜血聚在一菜叶上。有个卖豆腐的老人夜里得天地爷托梦,第二天找着那菜叶,用棉花包好,放在炕旮旯,不久传出婴儿哭声,打开棉花一看,是个男孩子。老人知道上天有灵,感慨万分,将孩子抚养成人,学得一身武艺,好打抱不平,为救一民间女子,杀了一当地恶霸,逃出常平城,过一关口时,鼻子流血,发现面皮由原来的白脸成为红脸,守关的人见是一红脸大汉问他姓什么,他指关为姓。从此天地爷才姓关,单名羽字。  

   在桃园,刘、关、张三结义,与家将周仓、义子关平为刘备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后遭东吴吕蒙诡计,败走麦城被捕,死而不屈,烈烈阴风不散被普庵祖师与之受戒为徒,成道之后带上天曹,被玉帝追封为忠义大将军,日把天门,夜管丰都。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查冥司、招财进宝、求什么应什么之法力。成为人们供奉的万能之神。 

——摘自王玉奎《华夏超人谱》--万能神


珍珠泉的传说 

五台山寺院林立,文化遗产丰富,是游人公认的。尽管寺院的规模大小不一,但殿内所供奉的偶像大致相同,不外乎佛、菩萨和罗汉。可是也有供奉关羽的。过去的五郎庙,县通寺的伽蓝殿,均有关羽的塑像。在佛教寺院里为什么供奉关羽呢?这是依据关羽死后的传说。  

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镇西关长平村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他被俘后,极受优礼,封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以后,在临沮被吴将吕蒙杀害,割下首级。据民间传说,关羽阴魂不散,腾云驾雾来到玉泉山顶,大呼:“还我头来!”玉泉山的普净和尚见是关羽,感慨地说:“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吴将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那么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取呢?”那赤兔马听了普净的话,悲愤不已,四蹄蹬土,刨出一个大坑,顿时坑水外涌,翻腾不息。关羽也心如刀绞,滚滚泪水洒落在坑中,因名珍珠泉。现今,珍珠泉在玉泉山下,玉泉山位于湖北当阳县坂坡的西面。据《佛祖统纪》卷六“智者传”,著名僧人智顗(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在当阳玉泉山建精舍(即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智顗从之,寺成,为关羽授五戒。后世佛教根据这些神化,把关羽列为伽蓝神之一,故供奉在寺院里。 

——摘自魏国祚《五台山传说故事》--


运城地区民间关于关羽的传说故事甚多。这些传说故事均由乡间百姓集体口头创作,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不断修改加工,使之日臻完美动人。关羽传说故事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其降生出世、姓名由来、主要活动,以及死后灵魂显圣等无所不有。黎民百姓是把关羽作为神圣帝君来敬仰崇拜的,故而这些传说故事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传奇色彩。


羽为南海龙王转世 

河东解池面大水深,直通南海。池旁有座寺院,主持方丈是个善下棋的老僧,他棋艺高超,从没输过。这年,解州地界一连数月滴雨末落,禾苗枯黄,民无生路。一天,突然来了个红脸大汉要与老僧对弈,两人一连下了数局,也没有分出个高低。大汉要求再战,老僧说他心绪烦乱,稳坐不住。大汉问其原因,老僧叹息道:“解州地方数月滴雨未下,庄稼将要旱死,百姓们可怎么活呢!”大汉闻言即坦诚告曰:“吾就是南海龙王,因玉帝不准向这方行雨,上意不可违抗。我此番下界一是察看灾情,亦是散心解闷。”老僧见龙王爷就在当面,立即跪倒在地,恳求其施恩行好,布云降雨,普救众生。大汉为难地说:“若降雨必犯天条获罪,后果很是严重。”老僧跪地不起,苦苫祈求,大汉终于应允。他交代老僧道:雨过之后盐湖水面将冒出一股红水,请方丈接了此水并妥为保管。”老僧满口答应。说话之间但见阴云四起,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老僧惊喜之余,转身寻找大汉,却再也不见踪影。大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旱象解除,百姓得救。雨停之后,老僧来到湖边,果然有一股红水从湖底升起。老僧急忙接来装入桶内,严严实实盖好置于僧房。一百日之后,老僧打开桶盖观视,只见一个红脸男童从桶中跳出,此人便是日后的关羽。


羽为火龙星降生

天上的火龙星是位善良正直的天神。一次玉帝命其到凡间放火烧毁万户村,他见那里的百姓朴实忠厚,辛勤耕耘,一连三次都不忍心施火,最后只烧了村里一户作恶多端的财主回去交差。玉帝见火龙星屡屡违抗天命,欺哄上天,敕令冥王星将其捉拿归案问斩。火龙星在临赴刑场时托梦给他的棋场老友——仙山寺主持老僧,嘱请其在六月十七日午时用铜盆接住从天廷断头台滴下的血水,密封存放七天七夜,如是,他便可以转世凡间为人。老僧同情朋友的不平遭遇,遵嘱而行,把接得的血水用寺内一口大钟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转眼六天过去了,寺内的几个小和尚等待不及,趁主持不在时抬开大钟,看到盆内血水已凝结成一个血球,有碗口般大小。小和尚们正在惊奇之时,突然一团红云冲起,血球变成了一个小儿。因为还差一天不到期限,血球的血气尚未消完,故而孩子脸色赤红,如同重枣。此儿即是日后的关羽。


羽为草龙变化

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玉帝降旨让解州地面大旱三年。解池内卧藏着一条草龙,不忍百姓遭受灾荒之苦,便常常兴风作浪,让池水漫及四周田野,浇灌那五谷禾苗。玉帝闻知小小草龙竟敢与他作对,便下令斩杀草龙,并加重解州灾情,使其六年不雨。草龙托梦给池神庙的守庙和尚,请其从棉田里采摘一团白棉置于神案并扣上大磬,九九八十一天后再掀开。和尚遵嘱而行。八十一天之后,和尚掀开大磬,却看到棉团上卧着一个白胖男儿,口里直叫“好热!好热!”和尚用清水给小儿冲澡,直到把庙里的水全都用完,还是无济于事,小儿依然燥热难解。和尚抱起小儿投入盐池之中,让其在大水里洗个痛快。小儿入得盐池便如鱼得水,翻上潜下,搅得池水波浪四起,溢漫向四周农田。干枯的禾苗得到甘露又都茁壮生长起来,六年不雨的解州却因此年年丰收。玉帝闻报此讯大发雷霆,立派两名天将下界捉拿小儿。小儿在水中与天将搏斗了几个时辰,由于人小力弱渐渐不支,便请求在池边洗衣的老抠相助。老抠将小儿掩藏于围裙之下,骗过天将。小儿再求老抠给其指条生路。老抠就地抓了一把红土抹在小儿身上,又从怀中取出一把芝麻让其吞下。芝麻入腹,小儿痛疼难忍,倒地乱滚,浑身骨格铮铮作响,痛定之后,小儿已是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周身通红的后生。后生正要起身感谢老抠,却见她化作一只仙鹤远翔而去。两个天将转回寻找小儿决斗却再也不见踪影,棉田里只有一位面如重枣的后生在挥锄除草。这位后生即是日后的关羽。


土地爷为何服关帝

相传,很早以前解州西关有座土地庙香火很盛,进庙朝拜祈祷的人很多。自从建起规模宏大的关帝庙后,人们敬奉关帝而忘掉土地爷,弄得土地庙门庭冷落,无人间津。对此,土地爷十分恼火,很不服气。一天,关帝外出作客,便请土地代管一下庙里的事。土地老儿暗自高兴,觉得这回可借关帝神位大显身手,重扬神威。土地刚刚坐上关帝的神位,就有四人一齐进庙,除一个夹着包袱好象要赶路的老太婆之外,其余二个都是庄稼汉打扮。土地一看,心想这好对付,便不慌不忙地开腔道:“你们四人要问什么,快给我土地爷一一禀报”。四个乡民本是来向关老爷求教的,今天却怎么关帝神位上坐着个土地?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谁也不愿先开口。土地见此情景,就有几分生气,他煞有介事地大声嚷道:“你们愣个什么:我今日是受关帝托请主持庙事的,你们有啥难处只管发问,我说了就尽管照着去办,保证没错。”听了这话,四人中的一个老者首先开言:“求你别叫天公下雨,小民的烟叶都快霉坏了”。一个中年汉子接着说:“求你快让天公下点雨,我那几亩庄稼地都干得裂了缝”。另一个老头则讲:“求爷千万别刮风,我的果树开满了花,风起花落没收成”。夹包袱的老太婆最后道“求爷行行好,刮个顺船风,我有急事回家中”。土地听了四人的求告,一时犯了难:一个求晒,一个求雨,一个怕风,一个盼风,这倒叫我如何是好?想了半天,也没个妥贴的办法,只好先找个托辞打发了四人:“今天先都回去,明日回答你们”。四个香客出庙,土地还在神位上打转转,嘴里喃喃自话:“非我土地无能,小民们提的问题太难解决了,就是他关帝在,也未必有什么好法子……。”正好这话被回庙的关帝听见,便问土地:“什么事我无法解决?”土地见关帝归来,便照实讲了事情的经过。关帝听后不加思索顺口说道:“这有何难!白日太阳晒烟叶,夜晚下雨浇农田;风来不进果林去,顺河送客莫偷闲”。土地闻言,自愧弗如,心悦诚服地叹道:“小神我敬服你关圣帝君了!”


沈坤求题 歪打正着

说的是江南推安府学子沈坤平日不思刻苦用功,深研学问,却总梦想着大比之年,一举登第,便多次到关帝庙烧香进贡,祈求关帝神灵保佑。一天,沈坤再次来到关帝像前,苦苦哀求关老爷将今年朝廷科举的考题给他透个信儿,以便早作准备,临场不慌。关帝见他是个无赖,本不想理睬,又觉得这个书生信奉自己,倒也虔诚,不如给他拟上几道文题,也可促其下点功夫苦学,就在一张黄表纸上写就策问、诗、词、赋等七个题目置于香案。不料同日同时朝廷的主考官员也前往京城关庙拜遏关帝,祈求今年科场上广揽士子,圆满顺利,亦于香案之上得到所出七个题目。沈坤得到题目连声嚷道:“关帝爷爱民如子,有求必应”,回到家中引经据典,东抄西凑纂成七篇文章,日夜诵读,牢记心中;主考官得到题目视如珍宝,奏请皇上,定为考题。那年科举沈坤一举得中,喜不待言,却苦了那些怀有真才实学的诚实士子。

0.1247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