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姜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六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34%左右。
【虞夏之际】 
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辅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续炎帝香火。炎帝部分子孙,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易为其他姓氏,姑且不论。夏商以来,姜姓,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显诸侯,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炎帝出生的姜水,姜姓的发源地,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商朝东伯候姜桓楚之子姜文焕,因姜皇后被杀害,然北方冀州侯苏护仍听命于商朝,北伯候崇侯虎因至死效忠商朝国王,不与东伯侯联合,被周人典籍所贬低,今北伯候崇侯虎商朝大将的评价仍沿用周人的说法,被称为“告密者”。今所遂联合西伯伯侯,推翻商朝,南伯侯未知。东伯候后裔姜尚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金学孟曰:“其中一支西迁甘,史误为姜戎,其实为中原炎帝部落后裔”。姜姓,自夏商以来,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有显诸侯,其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逐渐东移入陕,公元前六三八年,为秦所迫,迁至晋南。几千年前炎帝出生的姜水,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源地,而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姜尚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汉初,居住在河南、山东的姜姓发展为关东大族,时刘
邦采纳娄敬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的关东豪族于关中,姜姓被迫徙关中,遂居天水,此际,姜姓还有播迁于江苏、四川等地者。东汉末及三国,有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姜肱盛于江苏沛县,天水一支的姜诗盛于广汉(今四川谢洪南),姜维降蜀后,其后裔居川。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姜姓为避战乱而从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由于天水远隔中原,故历千余年长盛不衰,代有显官,直至唐代,天水仍是姜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并从中派生出九真(今广西、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带)姜姓,此支姜姓系天水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姜神翊嫡孙姜公辅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后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最早入闽者。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姜姓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及广东琼山。明朝洪武年间,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泉州龙溪县红豆乡,并于此发迹,其后世子孙又有由此移居于广东陆丰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
0.101904s